今年山东力争数字经济总量占GDP比重达49%左右,加快100亿元基金落地

作者:记者:黄敏 实习生:杨馥嵘
发布时间:2024-02-29 13:33:00
来源: 济南时报

 2月28日下午,省政府新闻办举行发布会,介绍山东着力打造最优数字生态、推动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有关情况。新黄河记者获悉,2023年,山东数字经济总量规模站上更高台阶,数字经济扛起全省经济半壁江山,全年数字经济总量达4.3万亿元,占GDP比重超过47%;规上工业企业数字化转型覆盖率达87.3%,产业数字化指数领跑全国;国家级工业互联网平台数量全国第一;济南、青岛等15市入选数字城市竞争力百强,数量居全国第一。

去年数字经济总量达4.3万亿元,占GDP比重超47%

从发布会公布的信息看,2023年,山东数字经济发展取得一系列新的显著成就——

山东数字经济总量规模站上更高台阶,数字经济扛起全省经济半壁江山。全年数字经济总量达到4.3万亿元,占GDP比重提升2个百分点、超过47%。海尔大型家用电器品牌零售量、歌尔虚拟现实高端头显市场份额均居全球第一,海信电视、浪潮服务器市场占有率均居全国第一、全球第二。

山东数字产业全线扩量提质,增速位居全国前列。全年信息技术产业营收突破2万亿元。其中,大数据产业业务收入超过2000亿元,占全国比重达到1/8。

山东数实融合迸发强劲势头,产业数字化指数领跑全国。规上工业企业数字化转型覆盖率达到87.3%,产业数字化指数、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指数均居国内前茅。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工业互联网应用普及率达到50%。

山东工业互联网平台力拔头筹,国家级平台数量全国第一。新培育3个国家“双跨”平台、11个特色专业型平台,增量和总量均居全国第一,卡奥斯连续5年蝉联榜首,浪潮云洲跃升2位排名第四。接续开展“工赋山东”专项行动,省级以上平台累计接入工业设备超1000万台,服务全国企业300余万家。

山东数字技术创新加速突破,一批“卡脖子”技术取得重大成果。数据要素充分释放乘数效应,数据资源指数位居全国首位。培育“晨星工厂”2332家;6个项目获评国家级大数据产业发展示范项目,数量居全国第二。

山东数字生活全景图日益丰富多彩,数字城市竞争力百强数量全国领先。全省政务服务事项网上可办率达90%以上。济南、青岛等15市入选数字城市竞争力百强,数量居全国第一。

按照计划,今年,山东将谋划开展数字经济“创新攻坚年”行动,力争今年数字经济总量占GDP比重达到49%左右、核心产业占比达到9.5%、规上工业企业数字化转型覆盖率达到90%左右。推动5G基站部署总量突破24万个,千兆网络用户数达到1400万左右;加快100亿元数字经济基金落地;高标准建成国家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促进中心,全年服务中小企业突破1万家;新培育50家省级以上工业互联网平台、30家以上产业大脑;布局抢占元宇宙、空天信息等新兴产业赛道,确保信息技术产业营收保持10%以上增速。

5G用户达到5285.2万户,用户规模居全国第三

数字经济的发展离不开基础设施的支撑。从发布会公布的信息看,山东新基建扩量提质。2023年开通5G基站20.2万个,行政村5G网络通达率超过85%,全省16市市区、县城城区、乡镇镇区和省内海岸线实现5G网络全覆盖,交通枢纽、经济园区、重点高校等场景实现连续覆盖;持续推进5G“百城万站”深度覆盖行动,完成了110余个大型公共项目、1300余个商务楼宇、超过1.4万个住宅小区电梯或地下车库的室内移动网络覆盖任务,重点场景、民生场景的网络深度覆盖水平显著提升。

作为首个“双枢纽”省份,在全国23个新增直联点中,济南、青岛直联点开通带宽均居第3位;山东骨干网网间时延由34.2ms降至1.8ms,居全国前列,网间通信质量显著提升。算力基础设施建设完成投资超过30亿元,通用算力规模达到2.2EFlops以上。千兆城市达到15个,总数居全国第2位,全省16市行业创建指标均达标。

山东数字赋能成效显著。“双千兆”用户规模快速提升。2023年山东5G用户达到5285.2万户,用户规模居全国第3位;1000M以上宽带用户1358万户,用户规模居全国第2位。以千兆城市创建为抓手,推动“5G+工业互联网”典型应用累计复制到1700余个项目;32个项目入围工信部《2023年5G工厂名录》,居全国第2位。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二级节点新上线8个,累计达到29个,居全国第4位,累计颁发标识服务许可证21个;标识注册量、解析量双超1000亿,接入企业数全国第二。注册在用物联网终端数达2.3亿个,累计流量居全国第一。

据介绍,今年,山东将组织通信行业实施“信号升格、赋能升级、科创升档”行动,筑牢数字经济发展底座,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促进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助力山东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比如,在“赋能升级”行动方面,大力支持5G应用“扬帆之城”、“5G+工业互联网”融合应用先导区试点建设,形成新质生产力等。

记者:黄敏 实习生:杨馥嵘 编辑:周全 校对:汤琪

>更多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地方新闻 | 国内新闻 | 国际新闻 | 社会与法 | 社会万象 | 奇闻轶事 | 娱乐热点 | 明星八卦 | 综艺大观 | 影视快讯 | 楼市资讯 | 地产要闻 | 地方特色 | 饮食健康 | 厨房百科
车界动态 | 新车上市 | 购车指南 | 体坛要闻 | 篮球风云 | 国际足球 | 中国足球 | 投资理财 | 证券基金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免责申明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中地网,未经书面许可不得转载。
本站所刊登的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栏资料,均为中地网版权所有,部分作品由用户提供,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删除,本站所做之广告均属其个人行为,与本站立场无关。
网站新闻爆料:924028811@qq.com  网站广告投放(+86)0851-83809958  手机:15086320111   QQ:924028811   技术支持:贵州中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备案标识贵公网安备52050202001312号     黔ICP备12003314号-3 


中地网版权所有,未经许可,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 © 2015-2022
www.chinaerea.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