抽检近1/4网售面膜含“皮肤鸦片” 你还敢买吗?(图文)
炎炎夏日,广东的妹子每天出门都要面对炙热太阳的“烤”验,除了出门之前抹点防晒霜,不少人都会选择定期敷面膜,保湿肌肤之余还能美白养颜。
但日前,广东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最新专门针对网售面膜产品进行了一次风险监测,结果显示:24.1%非法添加了糖皮质激素。
经过筛选和甄别,工作人员从各大电商平台和一些微信卖家处共购买了各类功效面膜137个,样品兼顾高中低端各个价位。工作人员样品进行了检验,结果有33个面膜样品检出非法添加了糖皮质激素,占总抽检样品的24.1%。
糖皮质激素是什么?
糖皮质激素是一类临床药物,在抗炎、抗过敏等方面具有良好的疗效,在皮肤科广泛用于治疗皮炎、湿疹等疾病,但患者必须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否则会产生严重的毒副作用。
一些违规添加了糖皮质激素的面膜虽然能够在短时间内达到速效美白、嫩肤的作用,但是如果长期使用,人体皮肤会产生激素依赖症状,停用后反而会加重皮肤过敏,出现红斑、丘疹、毛细血管扩张等严重问题。
2007年卫生部颁布的《化妆品卫生规范》中明确规定禁止在化妆品中添加糖皮质激素类物质。
在利益的驱动下,一些企业将有“皮肤鸦片”之称的糖皮质激素非法添加到面膜当中,片面强调产品速效美白嫩肤的功效,牺牲了消费者的健康。使用了含有糖皮质激素面膜的消费者,皮肤会在使用过程中变得越来越敏感,甚至患上激素依赖性皮炎,出现面部涨红,发痒等症状,稍微一晒,或者情绪激动,都会加重病情。
这几年,不仅在广东,全国范围内激素依赖性皮炎的患者都在增加,专家表示,激素依赖性皮炎发病只需要大约两周时间,但是治疗起来却是一个漫长而棘手的过程。
网购面膜乱象丛生
近年来随着微商的火速发展,微商已经成为网售面膜的一大主力军,各种标榜着“速效美白、补水和嫩肤”的面膜层出不穷,雷人夸张的口号更是充满惊吓:补水是玻尿酸的五倍!美白作用珍珠粉的37倍!有的甚至直接宣称能够抗雾霾!
靠着人传人的口碑,面膜微商在朋友圈风生水起,但这些面膜的来源是否正规合格,各项成分是否安全达标,仍是消费者应该担忧的问题。如何实现“微商”规范有序地经营而非野蛮生长,如何避免朋友圈成为三无产品、传销组织的“法外之地”,是摆在社会和有关部门面前的重要考题。
(图片来源于网络)
朋友圈里卖的面膜很少是知名品牌的,都是杂牌。现在做一个杂牌面膜太容易了,取一个听上去拗口的洋名,叫人设计一个高大上的包装,再找面膜工厂贴牌生产就成了。
奥美集团数据显示,国内大大小小的面膜品牌两年间增长了4倍,目前市场上至少有300多个面膜品牌。有面膜品牌创始人表示,面膜市场之所以野蛮生长,是因为这个行业能够暴利,而且门槛很低,比较容易吸引消费者。
所谓3D面膜、燕窝面膜、多肽面膜多数打着高科技的旗号,实际只有概念,里面的成分换汤不换药,欺负的就是消费者的外行。比如燕窝面膜,里面根本没燕窝,他们看准的就是消费者不可能把面膜拿去检测。
业内人士表示,这两年大量外行的人进入面膜这个行业,就是奔着面膜的暴利去的。“朋友圈的面膜大多要三四百元一盒,一片至少要50元,但实际成本估计5元一片都不到。”
更严重的是微信圈里的面膜不少是三无产品,“面膜类的产品都需要到食药监部门去备案,但微商面膜很多没有备案,违规销售”。更让正规面膜商头疼的是,不少杂牌面膜商为了追求效果,会让生产商违规添加激素、重金属等违法物质,整个面膜市场的秩序都被搅乱了。
微信对话生成器、支付宝转账截图器这样的软件满天飞,即使你一天没做成一单,通过软件就可以编造出一天成交一万元的假象。
很多面膜微商每天晒上千甚至上万的交易额,其实很多是虚假的,有的已近似于传销。为了招代理,他们常用的手段就是捏造交易记录、好评,让朋友圈的人误认为生意火爆、躺着都能赚钱。
现在的微商不少是“杀熟”,碍于朋友面子,加上投诉无门,很少受害的消费者会去追究。当下微商存在信用体系不完善、产品质量没保障、售后服务不到位、支付方式不安全等诸多问题,熟人信用一旦被透支,整个商业模式就会崩溃。
面膜曾是微商界的一个传奇,制造了一个个虚假的财富神话,而随着它的面具被撕下,越来越多的百姓对微商失去了信任。
如何挑选面膜最可靠?
- 一定要告诉爸妈:老人每年最好查查这些项目2016-08-08 09:08:32
- 久待空调房易得干眼症 专家提醒勿随意使用滴眼液2016-07-29 05:07:24
- 团购网站倒闭率达86% 转型社交电商变现仍存困难2016-07-29 05:07:30
- 百年普洱升值潜力大 单片成交上百万元2016-07-29 05:07:03
- 空调维修“猫腻”多,怎样才能不被坑?2016-07-29 05:07:22
- 大家最不愿意做的体检项目,居然那么重要!2016-07-29 05:07:41
- 大数据解读90后:八成爱宅 互联网平台拼新潮玩法2016-07-29 05:07: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