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松弛感的孩子,眼里有光

作者:
发布时间:2025-05-03 22:05:02
来源: 中国教育报

 最近,我到幼儿园走访,听到一句话:孩子在不在幼儿园大便,应该成为衡量幼儿园好不好的标准。

乍一听,这似乎是件小事。但站在孩子的角度想一想,又是件大事。

孩子从家庭走入幼儿园,转换到一个新的生活场域,需要适应陌生的一切。建立安全感,是孩子入园适应的基础。

没有安全感的孩子,身心容易紧张局促。有一位妈妈说,她的孩子从来不在幼儿园大便,都是憋着回家后再上,有一次实在憋不住了,就拉在了裤子里。这位妈妈言语中有心疼,也有无奈。

实际上,初送孩子入园的家长,大多都与孩子一样,经历了一段分离焦虑期。这段时间,他们关心的往往不是孩子学了什么、玩了什么,而更多的是吃喝拉撒睡的具体细节。

有位幼儿园教师曾跟我聊起一件让她苦恼的事,说有个小班孩子,中午不睡觉,结果孩子妈妈天天给她发微信,反复询问孩子的睡觉情况,忧心忡忡的,仿佛孩子不睡觉是件天大的事。

一个焦虑的妈妈背后,往往都有一个焦虑的孩子。我们不能说孩子不在幼儿园午睡是焦虑使然,因为作息规律和习惯等因素也会影响睡眠。但不可否认的是,幼儿园有没有提供一个有安全感的环境,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孩子的精神状态。

有安全感的孩子,身心是松弛的,是心神合一的。他们眼里有光、脸上带笑、行动有力。而只有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都友好,才能让孩子产生亲近感、松弛感,最终建立归属感。说到底,这是由幼儿园育人理念和文化决定的。

比如时间友好。孩子在园一日生活,既有规律又有弹性,不必被过多的环节催赶着,也不必因为时间到了必须放弃眼下专注的事,在这样的环境中,他们行动起来就会从容不迫。

又如空间友好。孩子有足够多的空间去行动,才会对周围的人事物产生更多的兴趣,建立更多的情感联结,从而在探索中增长有益经验。

时间和空间友好,是人创造的美好。教师真正尊重孩子,给予倾听、理解、共情、支持,教育的美好就会在师幼间流淌。当一个专注做事的孩子不经意地说“老师,你挡住我的阳光了”的时候,这样的教育场域,教师和孩子是身心松弛的,是情感丰沛的,是内心富足的。

松弛感关涉孩子的身心健康成长,从某种程度上映照出了一所幼儿园的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近年来,“小眼镜”“小胖墩”“小豆芽”“小焦虑”等健康问题日益凸显。其中的“小焦虑”也在提示我们,要关注幼儿园孩子的心理健康

当孩子享有松弛感,能身心舒展地掌控自己的幼儿园生活,成为一个自信、有能力的主动学习者时,相信这样的童年生活,会为他一生的成长积蓄生生不息的力量。

>更多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地方新闻 | 国内新闻 | 国际新闻 | 社会与法 | 社会万象 | 奇闻轶事 | 娱乐热点 | 明星八卦 | 综艺大观 | 影视快讯 | 楼市资讯 | 地产要闻 | 地方特色 | 饮食健康 | 厨房百科
车界动态 | 新车上市 | 购车指南 | 体坛要闻 | 篮球风云 | 国际足球 | 中国足球 | 投资理财 | 证券基金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免责申明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中地网,未经书面许可不得转载。
本站所刊登的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栏资料,均为中地网版权所有,部分作品由用户提供,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删除,本站所做之广告均属其个人行为,与本站立场无关。
网站新闻爆料:924028811@qq.com  网站广告投放:15086320111   QQ:924028811   技术支持:贵州中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备案标识贵公网安备52050202001312号     黔ICP备12003314号-3 


中地网版权所有,未经许可,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 © 2015-2025
www.chinaerea.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