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青瓦红墙里感受老重庆的味道
一月二十四日,渝中区马鞍山传统风貌区,供游客登高远眺的仿古建筑观堂阁是由危旧房改造而成的。记者 张锦辉 摄\视觉重庆
一月二十四日,渝中区马鞍山传统风貌区,冠盖如伞的黄葛树、人民大礼堂、老建筑引来游客参观。记者 张锦辉 摄\视觉重庆
马鞍山打卡攻略
从轨道交通10号线大礼堂站1号口出➝从南主入口进入马鞍山➝参观沈钧儒旧居—步行至休闲广场➝到观堂阁俯瞰渝中景色➝折回至“大礼堂最佳拍摄地”红墙区域拍照打卡➝从主入口出。
开栏的话
当下,“春节去哪儿”,是人们谈论最多的话题。随着星际穿越版白居寺长江大桥火遍网络,重庆再次成为炙手可热的出行目的地。
其实,重庆可看可玩的地方,还有很多。近年来,随着城市更新行动的深入实施,重庆不断向“新”生长,不少地方凭借独特的自然风景、深厚的文化积淀、个性化设计“C位出道”。在春节长假即将到来之际,本报与市住房城乡建委联合推出“新重庆 新市景——中心城区新晋打卡地大探访”系列报道,实地走访10个具有重庆特色、富含文化底蕴的城市更新项目,展示现代化新重庆建设的新变化、新风貌,为市民和游客节日“打卡”提供参考。
1月24日,重庆中心城区,来重庆游玩的苏州大学生杨明秋起了个大早,到渝中区马鞍山“打卡”。
“刚走进马鞍山,我就被这里的风景迷住了。”杨明秋说,天井连着院落,狭长的巷道贯穿其中,错落有致的民国风建筑、长在石缝中的黄葛树,无不透露出老重庆的味道。
马鞍山是藏在“母城”中心的一座小山堡,从高空俯瞰,山堡两头高、中间低,形似马鞍,因而得名。这里有青瓦红墙的老建筑,有冠盖如伞的黄葛树,还有打望人民大礼堂和三峡博物馆的绝佳视野……一些网友来此“打卡”之后,纷纷称赞其“不是景区胜似景区”。
“不是景区胜似景区”的风景到底有多特别?近日,记者来到马鞍山,感受镌刻在青瓦红墙里的老重庆味道。
从枣子岚垭南入口走进马鞍山,首先看到的是沈钧儒旧居——黄墙青瓦、朱红色的大门,在一大片青砖黛瓦的建筑群中显得格外醒目。推门走进院落,小院环境清幽,木质楼板、磨石地面略显怀旧,让人的心一下子静了下来。
马鞍山片区面积不大,却坐落着32栋历史建筑,完整保留了抗战时期和西南大区建设时期的风貌。一栋栋青砖黛瓦的民国风建筑掩映在葱郁的树林中,就连院墙脚的青苔、小楼旁的老树和木制玻璃窗,都透露出历史的韵味。
马鞍山曾经是沈钧儒、史良、李公朴、王炳南、王安娜、茅盾等著名人士居住和活动过的地方,也是以周恩来为书记的中共中央南方局同各民主党派、进步民主人士聚会、座谈、共商国是的重要场所。茅盾的《白杨礼赞》在此写就,日军偷袭美国珍珠港军事基地的外交密电也是在这里破译的。
从沈钧儒旧居出来往前走十余步,就可以看到人民大礼堂的大部分轮廓。长满青苔的石栏杆、青青的翠竹、红色的墙壁和大礼堂的青瓦红柱相映成趣,构成了一幅具有浓郁中国风的画卷,吸引过往人群驻足拍照。这里不仅被游客视作大礼堂的最佳拍照打卡地,也是“故宫红墙重庆分墙”的生动写照。
继续往前走,穿过狭窄的巷子后,眼前豁然开朗。小小的休闲广场上,散布着七八棵古老的黄葛树,最大的一棵胸径超过一米。广场中间的台阶上,游客或闲坐或相互拍照。站在广场最前方的观景平台上眺望,绿树丛荫之间的三峡博物馆别具风情。
马鞍山的独特,不只体现在青瓦红墙、青砖黛瓦、古树参天上,高低起伏的地势让这里的风景错落有致,显得层次丰富又具有亲和力。
为让人们更好地感受沿线风景,马鞍山山顶修建有一个由危旧房改造而成的仿古建筑观堂阁,可以俯瞰曾家岩及人民路。站在观堂阁上远眺,大礼堂碧绿琉璃的穹庐金顶仿佛近在咫尺,渝中半岛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尽收眼底。
渝中区住房和城市建设委员会人士介绍,马鞍山是重庆29个传统风貌街区之一,2017年起由康翔公司启动实施更新改造和保护修缮“手术”,修缮工程分东、西两区实施。其中,西区修缮2019年完成,东区工程计划今年底完工。
随着一个个“微改造”的实施,马鞍山在保留街巷空间和原汁原味建筑特色的同时,也多了个颇有韵味的名字——马鞍山·堂里。马鞍山·堂里全面建成后,将与三峡博物馆、人民大礼堂一道,形成“三点一环”的旅游动线,打造重庆文旅融合发展的新人文会客厅。
- 藏粮于技关键在授农以技2025-05-09 12:05:58
- 科技“好收成”助农民“好收益”2025-05-09 12:05:17
- 宁夏首次入选全国地质灾害应急避险典型案例2025-05-09 12:05:03
- 江西抚州金溪县持续完善城市功能惠民生 建好口袋公园 𔁩-05-09 12:05:15
- 云南完成百万余株古树名木数据更新2025-05-09 12:05:37
- 山东德州夏津县 这里有中国现存规模最大的古桑树群2025-05-09 12:05:42
- 发展林下经济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 我国林下经济年产值超1万2025-05-09 12:05:37
- 辽宁沈阳:“硬核混搭”提升文旅“心价比”05-10
- 山西太原:集章“打卡”,逛不腻05-10
- 更多外国人晒出“中国游”体验05-10
- 广东:一体化服务迎客来05-10
- 中俄艺术家全新合作版《叶甫盖尼·奥涅金》上演05-10
- “中国购”接棒 入境游持续迸发强劲活力05-10
- 全国157家培养单位已设立科技小院1800余个05-10
- 早期脊椎动物古椎鱼演化之谜揭开05-10
- 大力传承老一辈科学家求真务实光荣传统 ——中国科学院举办青年先0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