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过八百年 瞻淇鱼灯如何承古向新

作者:张雨生
发布时间:2024-02-22 18:29:21
来源: 中新皖事微信公众号

 

  “诗经里走来古村落,秦砖汉瓦马头墙,老虎巷里书声琅。”

  在这样一首朗朗上口的村歌中,道尽了安徽歙县瞻淇村的千年诗意与历史过往。始建于唐代,1300多年的村史岁月,处处蕴含着传统文化的基因,在村中走一步听见历史的呼吸潮动,看一眼窥见古建的斑驳风韵。

  时处正月,年味在瞻淇村依然浓郁。从正月初二到正月十八期间,嬉鱼灯巡游便如期而至,夜幕降临,瞻淇老街在火红灯笼映衬下喜庆又祥和,村民们会换上艳丽的嬉鱼服,举着自己做的鱼灯穿行在古村街道中,将祝福送往每一户人家。中新皖事,赞16作为年俗载体、传统手工艺品——瞻淇鱼灯有着800余年的历史,寄托了古代农耕文明下芸芸众生最朴素的愿望: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一场嬉鱼灯传承了800余年,瞻淇村上下全民参与制作,任凭外面的时间加速发展,依然不变,甚至在年味的思考与探寻中,逐渐受到当代年轻人的青睐。从瞻淇村的古韵中,从瞻淇鱼灯的历史与向往中,从历久弥新的年俗中,我们能读懂什么?

繁忙的瞻淇鱼灯工坊。 张雨生 摄

瞻淇古村 千年乡土游人流连

  歙(shè)县,是安徽黄山市辖县,地处皖南地区,其历史非常悠久,秦朝置县,宋朝设徽州府,为古徽州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素有“东南邹鲁、徽商故里”、“文物之海”、“程朱故里”、“礼仪之邦”等美称。

  瞻淇村坐落在歙县县城以东,徽杭高速沿村边而过,杭徽公路穿村而过。村落三⾯环⼭,村⼝有4棵古樟守卫,⾃西向东延伸出⼀条约1.5公⾥的主街,曾是历史上徽商往返杭州必经的徽杭古道。

  古徽州之地历来有“十户之村,不废诵读”的说法,而所谓“瞻淇”,来源于《诗经 ·卫风》中的“瞻彼淇奥,绿竹猗猗”,足见彼时村民对读书的重视和对君子养成的向往。目前,瞻淇村现存最完整的⼀条明清古巷,曾因学子众多,书声琅琅,如虎吼叫,故⽽得名老虎巷。

瞻淇村古民居。 张雨生 摄

  作为千年古村,瞻淇村现存古建筑100多幢,大多为明清时期的徽派建筑,这让其2006年被列为安徽省历史⽂化名村,2019年1⽉入选第七批中国历史⽂化名村。

  不仅如此,这里还留存有北宋名相范仲淹的手迹,明末著名书法家董其昌的墨宝,载入《唐史》的“儿女救母”的英勇壮举,以及与古居民相映成趣、琳琅满目的“徽州三雕”,造型各异,令人流连忘返。

  踏上瞻淇村的石板路,满目的白墙黛瓦、飞檐翘角,次落人家,恍若卸下了所有的尘世喧嚣与工作纷扰,可以让人静静地感受皖南村落美好的慢时光。

  可以说,这里的每一块石板、每一座建筑、每一种雕刻都见证了瞻淇的历史变迁。在小红书等社交媒体上徽州古老年俗传播蔚然成风的今天,瞻淇村这座古村落也引得八方客来,游人如织。

鱼灯承古 诗意向往浪漫坚守

  春节之前,走在瞻淇村主街,村里的祠堂、作坊甚至居民家已经早早地开始赶制鱼灯,用以交付年节各地的订单以及即将开始的传统民俗——嬉鱼灯。

汪观海正在制作鱼灯。 张雨生 摄

  站在瞻淇村鱼灯制作技艺非遗传承人汪观海家的鱼灯工坊门前,多位村民正在制作鱼灯的繁忙景象映入眼帘:有人在扎制鱼骨架、有人在蒙布、有人在划线、有人在上色。手指来回翻转与画笔描绘间,每一道工序的制作一目了然,不一会儿就有栩栩如生的红色鱼灯逐渐成形。

  “瞻淇鱼灯是利用竹子编制鱼身,宣纸制作鱼皮,再手工绘色,鱼灯内安装光源用于照明。”汪观海介绍,瞻淇嬉鱼灯是以手工扎制鱼灯为主体,集乐器舞蹈于一身的传统民俗活动,其历史悠久,相传起源于宋朝,每年从正月初二开始表演一直到正月十八结束。

  从鱼灯的制作和民俗使用来看,瞻淇鱼灯承载着乡村生活、节气物候和个人心绪,富有浓厚的烟火气和朴实感,浓缩着这群皖南深山人民茁壮向上的独特浪漫。

汪观海鱼灯工坊正在制作鱼灯。 张雨生 摄

村民正在为鱼灯划线。 张雨生 摄

村民正在为鱼灯上色。 张雨生 摄

  起初,瞻淇嬉鱼灯被用来祭奠瞻淇村祖先汪华,驱邪避害,以图来年吉祥安康。如今,嬉鱼灯已成为当地老百姓表达对生活的热爱、对未来的期盼以及祝愿家乡兴旺发达的一种方式和活动。

  “每年村里最热闹的时候当属春节嬉鱼灯巡游时,正月十五之前的鱼灯是红色的,代表着红红火火、喜庆,正月十五之后画的是青鱼,有两种意思,一是代表大地回春,春耕生产要开始了,另外则是代表一年四季青青吉吉、平平安安。”在汪观海看来,瞻淇鱼灯之所以能传承800余年,正是因为其农耕文明对于风调雨顺的诗意向往。

龙年瞻淇嬉鱼灯-红鱼。 凌利兵 摄

  从春节前开始,瞻淇村村民回乡、游客如织,伴随着鱼灯的游曳,人们沉浸在一片欢乐的海洋之中。

  “在瞻淇嬉鱼灯活动中,每条鱼一般由两个人合作演出,一人鱼头,一人鱼尾,伴随鼓乐,前俯后仰、跌荡起伏,把幸福吉祥送入百姓家门。”据刚刚参与嬉鱼灯的北岸镇居民王定花介绍,每年正月的瞻淇村夜晚总是灯火通明、人声鼎沸。

  随着鱼儿游曳,鱼儿转圈,鱼儿打滚,鱼儿跳龙门,大人、小孩、本地人、外地人,伴着鱼灯走,一拨接一拨,享受着鱼灯的祝福,感受着鱼灯的底蕴,充满着对历史文化的敬意,一片喜庆祥和。

民众观看嬉鱼灯。歙县县委宣传部 供图

瞻淇嬉鱼灯。歙县县委宣传部 供图

年俗向新 潮流袭来鱼灯焕新

  岁月大浪淘沙,留下的东西往往极其珍贵,历久弥新,拥有着与时间对抗的生命力。

  百余年来,瞻淇鱼灯制作手艺未失,老人制灯,青壮年嬉大鱼灯,小朋友嬉小鱼灯,如此往复,一脉承一脉,在有些地区已丢失传统民俗的情况下,瞻淇鱼灯是传统的延续,也是民族朴素愿望生命力的体现。

制作完备的瞻淇鱼灯。张雨生 摄

  当年轻人的创意思维与传统技艺相耦合时,时代会赋予鱼灯新的生命力。

  每年寒假,诸多从瞻淇村考出去的大学生、中小学生返乡参与鱼灯制作,负责蒙布、上色,学习鱼骨扎制。

  在这其中,瞻淇村90后非遗技艺传承人汪宇昉学习鱼灯的制作中产生了对艺术的向往,从成为当地中学的音乐老师开始,致力于瞻淇鱼灯这一文化遗产的传播与推广。

  近年来,汪宇昉联合几个年轻的同伴将鱼灯的制作手艺拍成视频在抖音、小红书上传播推广,有效提升了瞻淇鱼灯在年轻人中的名气和影响力。在年轻一代瞻淇村人与游人的努力之下,这条游了800多的年从古村走上新媒体,吸引了更多网友的关注。

  面对年俗向新,汪宇昉常常会对瞻淇鱼灯进行再创作,希冀其更加符合现时与文旅需求,从而增加鱼灯的社会知名度和受众群。

  在这个对中华民族意义非凡的龙年,他将龙的元素和鱼灯融合,制作了青色样式的“鱼化龙”造型。

  此外,为了进一步传播瞻淇鱼灯,他还着眼于打造鱼灯类文创产品,比如鱼灯冰箱贴、鱼灯气球等周边产品,以供春节期间来访的游客选购。

汪宇昉做的鱼灯气球。受访者 供图

  在汪宇昉看来,以往鱼灯带不走,但可以带走游客的回忆和纪念。如今,把鱼灯这个IP附加在文创产品上,不仅吸引更多的游客来了解瞻淇鱼灯,爱上嬉鱼灯表演,还可以让鱼灯真正地越过时光,走出村落。

小鱼灯相映成趣。 凌利兵 摄

  走在瞻淇村里,随处可见瞻淇鱼灯在家家户户传承的痕迹。作为最为闪耀的文化符号,从向往生机中诞生的瞻淇鱼灯,正在为这座古村带来新的生机。

  如今,瞻淇嬉鱼灯民俗正在上演。正月里的瞻淇村,每天傍晚,锣鼓声响起,沉寂千年的古村落被瞬间点燃,喜庆诗意的年俗穿越历史,隆重上演,引来许多村民和游客前来观赏。

  走出元宵,这条浪漫的鱼儿还要游到正月十八,将年的景致拉长留存。

  于此,何不启程,趁此时节,去歙县瞻淇观一场舞了八百年的嬉鱼灯?

  (作者:张雨生)

>更多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地方新闻 | 国内新闻 | 国际新闻 | 社会与法 | 社会万象 | 奇闻轶事 | 娱乐热点 | 明星八卦 | 综艺大观 | 影视快讯 | 楼市资讯 | 地产要闻 | 地方特色 | 饮食健康 | 厨房百科
车界动态 | 新车上市 | 购车指南 | 体坛要闻 | 篮球风云 | 国际足球 | 中国足球 | 投资理财 | 证券基金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免责申明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中地网,未经书面许可不得转载。
本站所刊登的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栏资料,均为中地网版权所有,部分作品由用户提供,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删除,本站所做之广告均属其个人行为,与本站立场无关。
网站新闻爆料:924028811@qq.com  网站广告投放(+86)0851-83809958  手机:15086320111   QQ:924028811   技术支持:贵州中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备案标识贵公网安备52050202001312号     黔ICP备12003314号-3 


中地网版权所有,未经许可,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 © 2015-2022
www.chinaerea.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