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腔文旅演出版《西游记》线上线下引“围观”
秦腔文旅演出版《西游记》演出现场 记者 尚洪涛 摄
小朋友与自己喜爱的演员争相合影 记者 尚洪涛 摄
秦腔文旅演出版《西游记》剧照 记者 尚洪涛 摄
见多了商业路演、电影路演,你见过秦腔路演吗?在刚刚过去的“五一”假期,许多来到西安大唐不夜城游玩的市民游客,都“围观”到一场新颖而火爆的秦腔路演。
从5月1日至5月5日,由2024年央视春晚《山河诗长安》戏曲班底、陕西省戏曲研究院四团创演的秦腔文旅演出版《西游记》,在位于大唐不夜城的陕西省戏曲研究院大唐梨园坊剧院上演,每日演出前一个小时,相关路演活动总让剧场外呈现一派人山人海的景象。记者5月6日采访获悉,系列演出及路演在假期共吸引了线上线下累计15万人次观众观看。
“我们希望秦腔艺术以更亲民的姿态走近大众,让它有趣地‘活’起来,亮丽地‘动’起来。”谈及这次演出活动的策划初衷,陕西省戏曲研究院院长李梅说。
“妈妈,赶紧让我去画个猴哥的脸!”
秦腔神话剧《西游记》是陕西省戏曲研究院以经典文学名著《西游记》为IP,为该院四团年轻演员量身打造的秦腔系列武戏,其中包含《西游记之唐僧收四徒》与《西游记之大闹天宫》。为满足广大游客需求,陕西省戏曲研究院在今年“五一”假期,基于上述两部剧目,以《闹天宫》和《斗罗汉》两幕剧为核心,推出秦腔文旅演出版《西游记》。
“五一”假期在曲江大唐梨园坊剧院的演出,是文旅演出版《西游记》首登舞台。演出前,大家也在反复思考一个问题——秦腔是带有鲜明地域特色的古老戏曲艺术,大唐不夜城是古城西安的必游之地,外地游客和年轻人众多,秦腔在这里演出,如何能留住游客的脚步,吸引年轻观众的目光?
“为此,我们精心策划了系列路演及暖场活动。”李梅介绍,《西游记》在“五一”假期每天下午及晚上各演一场,但是在“五一”前两日,相关路演活动就已经开启了,“从预热期到正式演出的每场演出前,主演们都会聚集在剧场门口进行戏中精彩片段展示、秦腔《上春山》的现场演唱、‘梅花奖’演员即兴助阵、‘七仙女’的现场互动……此外,我们的化妆师和演员也纷纷上阵,给希望体验的孩子们勾画‘孙悟空’‘仙女’等特色秦腔脸谱,非常受孩子们喜欢”。
在各种“花式”演绎的加持下,新奇的“秦腔路演”瞬间引爆了游客们的好奇和体验、观看热情——和“七仙女姐姐”学几个戏曲亮相姿势、在西游人物的人行立牌前排队合影、头戴猴王帽手拿金箍棒像模像样地唱一句“七十二变藏在身”……路演让大量游客共同融入“正宗秦味”,揣着满满的好奇心和迫不及待的小兴奋,争先恐后奔赴这场以传统文化演绎的独具特色的“西游之旅”。
“我印象特别深刻的是,有个胖胖的小男孩看到大家都排队去勾画孙悟空脸谱,着急地拖着妈妈跑得飞快,‘妈妈,赶紧让我去画个猴哥的脸!’。”陕西省戏曲研究院工作人员苏先生笑着回忆,“也许这个秦腔脸谱,就能成为一颗‘种子’,成为这个孩子对秦腔的专属记忆。”
文旅演出版《西游记》再掀秦腔观演热潮
如果说秦腔路演让许多原本对秦腔艺术有着“隔阂感”的人群走近它,那么文旅演出版《西游记》则让更多市民游客全身心地沉浸于秦腔艺术的博大精深之中。
用三秦特色演绎中国文化IP,让经典文学名著与古老的国家级非遗秦腔携手——秦腔文旅演出版《西游记》经过精编,时长更短,节奏更快,内容也更契合当下游客及青年一代的观赏喜好。
记者注意到,文旅演出版《西游记》运用了不少舞台新技术,更大量展现了秦腔表演中的武戏技巧——戏中对各种兵器的广泛运用,应有尽有;群场翻打扑跌,奇招频出,气氛火爆;挡子、出手、大小筋斗,更是令人目不暇接……特别是孙悟空扮演者张煜的表演,形神兼备,技巧娴熟,功夫扎实,无论舞叉、弄棍,还是耍锤、玩锏,都展现了秦腔新军的武功实力。
台上紧张有序,台下专注兴奋,乱蟠桃大圣偷丹、反天宫诸神捉怪、十八罗汉斗悟空……演出现场,当一个个熟悉的神话情节真实呈现在舞台之上,台下大小朋友们看得直呼过瘾,特别是几处难度较高的技巧呈现时,观众们惊叫连连,鼓掌叫好声不绝于耳。演出过程中,“孙悟空”还走进观众席,与小朋友们互动交流,给观众们带来了超凡体验的欢乐时光,更增加了他们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新感受。
“这次假期的路演活动和文旅演出,是我们对秦腔艺术找寻更广阔舞台的一次探索。未来我们会用更多实践,实现秦腔艺术的‘唱念做打满台生辉,舞台呈现青春迸发’。”李梅说。 (记者 孙欢)
- 藏粮于技关键在授农以技2025-05-09 12:05:58
- 科技“好收成”助农民“好收益”2025-05-09 12:05:17
- 宁夏首次入选全国地质灾害应急避险典型案例2025-05-09 12:05:03
- 江西抚州金溪县持续完善城市功能惠民生 建好口袋公园 𔁩-05-09 12:05:15
- 云南完成百万余株古树名木数据更新2025-05-09 12:05:37
- 山东德州夏津县 这里有中国现存规模最大的古桑树群2025-05-09 12:05:42
- 发展林下经济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 我国林下经济年产值超1万2025-05-09 12:05:37
- 辽宁沈阳:“硬核混搭”提升文旅“心价比”05-10
- 山西太原:集章“打卡”,逛不腻05-10
- 更多外国人晒出“中国游”体验05-10
- 广东:一体化服务迎客来05-10
- 中俄艺术家全新合作版《叶甫盖尼·奥涅金》上演05-10
- “中国购”接棒 入境游持续迸发强劲活力05-10
- 全国157家培养单位已设立科技小院1800余个05-10
- 早期脊椎动物古椎鱼演化之谜揭开05-10
- 大力传承老一辈科学家求真务实光荣传统 ——中国科学院举办青年先0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