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俄艺术家全新合作版《叶甫盖尼·奥涅金》上演

作者:张  欣
发布时间:2025-05-10 15:15:48
来源: 中国文化报

本报记者  张  欣

1962年,中央歌剧舞剧院(中央歌剧院前身)在国内首度以中文上演歌剧《叶甫盖尼·奥涅金》,开创国内演绎俄罗斯经典歌剧的先河。时隔63年,中央歌剧院与俄罗斯艺术家的全新合作版本于近日在中央歌剧院剧场上演,让这部作品更加国际化、多元化、现代化。

作为2024—2025年“中俄文化年”框架内活动,新版《叶甫盖尼·奥涅金》由中央歌剧院与俄罗斯雅罗斯拉夫尔州文化部、费奥多尔·沃尔科夫俄罗斯国家学术戏剧院、俄罗斯和平基金联合制作,指挥家瓦西里·瓦利托夫受邀执棒,亚历山大·索佐诺夫担任导演,中央歌剧院歌剧团、合唱团、交响乐团等参加演出。

歌剧《叶甫盖尼·奥涅金》改编自俄国文学巨匠亚历山大·谢尔盖耶维奇·普希金的同名诗体小说。作为俄国19世纪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之作,小说以其细腻入微的情感描绘、精妙的诗意语言,以及对社会风貌的全景式呈现和贯穿时代的主题思想,被誉为“十九世纪俄国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柴可夫斯基在改编时,将普希金的诗意叙事与浪漫旋律相结合,在保留普希金原著诗句的基础上添加音乐和戏剧元素,将原著中绵延的诗行转化为充满张力的舞台戏剧。

新版《叶甫盖尼·奥涅金》的叙事和表现手法有了更多变化:线性的结构被打破,导演整理并捏合了原著的部分角色和剧情,将格列明公爵塑造为贯穿全剧的关键人物,忧郁冷漠的奥涅金被处理为主要的反面角色。“奥涅金表面风光,但内心非常迷茫空虚,他找不到自己的价值。”亚历山大·索佐诺夫介绍,新版的改编凸显了奥涅金的“可悲”,收敛了给予他的高光,角色塑造更接近当代人的价值取舍。

作为费奥多尔·沃尔科夫俄罗斯国家学术戏剧院的首席导演,亚历山大·索佐诺夫也是运用高度融合多媒体科技为观众带来强烈视觉冲击舞台的美学践行者。他抛开舞台上的实景,转而依靠多媒体影像连接,将演员面部的即时影像投影于大屏,成为场上最重要的视觉内容,让人物的喜怒哀乐尽览无余。“视频影像为舞台创造了另一个表现维度,同时突显了演员的内心情感。”亚历山大·索佐诺夫介绍,投影技术的好处是可以清晰地看到演员的表情,展现演员的表演张力与音乐的深层内涵,带给观众沉浸式的观演体验。

“这次合作让我深刻感受到中国艺术家对艺术的热爱与敬畏,无论是台词的背诵、对作品的理解,或者对情感的表达,中国演员的每一次排练都让我意外和感动。”首次与中国演员合作的亚历山大·索佐诺夫说。

中方演员袁晨野说:“柴可夫斯基的音乐饱含深邃情感,传递出人物的内心悸动,而普希金的诗意叙事则为歌剧提供了丰富的文学底蕴。两者的结合使得《叶甫盖尼·奥涅金》成为俄罗斯文化艺术史上的瑰宝。”他表示,自己能做的除了唱好、把语言掌握得更熟练之外,还要拓宽眼界、深入研读普希金的原著。“这能让我们更加深入地理解了作品的内涵和背景,为我们的演绎提供更加坚实的基础。”袁晨野说。

今年是中俄建交75周年。中央歌剧院希望用音符传递友谊,以艺术搭建桥梁,不断推动中俄两国人文交流、文明互鉴。作为俄罗斯经典剧目的代表作,《叶甫盖尼·奥涅金》至今仍在全球剧院舞台上常演不衰。此次中俄两国艺术家的合作,也将架起中俄两国文化艺术沟通的桥梁,促进两国人民相知相亲,为两国世代友好注入新动力。

歌剧《叶甫盖尼·奥涅金》剧照     本报记者  卢 旭  摄

>更多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地方新闻 | 国内新闻 | 国际新闻 | 社会与法 | 社会万象 | 奇闻轶事 | 娱乐热点 | 明星八卦 | 综艺大观 | 影视快讯 | 楼市资讯 | 地产要闻 | 地方特色 | 饮食健康 | 厨房百科
车界动态 | 新车上市 | 购车指南 | 体坛要闻 | 篮球风云 | 国际足球 | 中国足球 | 投资理财 | 证券基金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免责申明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中地网,未经书面许可不得转载。
本站所刊登的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栏资料,均为中地网版权所有,部分作品由用户提供,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删除,本站所做之广告均属其个人行为,与本站立场无关。
网站新闻爆料:924028811@qq.com  网站广告投放:15086320111   QQ:924028811   技术支持:贵州中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备案标识贵公网安备52050202001312号     黔ICP备12003314号-3 


中地网版权所有,未经许可,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 © 2015-2025
www.chinaerea.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