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水道没有“德国神话” 城市防灾不力引反思
曾经,德国的下水道在中国互联网上被奉为经典。去年1月《南德意志报》发表文章批驳了这一“德国神话”,报道称,当年德国人所修缮的下水管道只占青岛全城管道的3%,所以“青岛由于约100年前德国人承建的下水管道,洪灾无积水”的说法是完全站不住脚的。
此次遭受洪灾后,德国人开始了自我检讨。德国斯图加特市景观规划和生态研究所所长安特耶·斯托克曼教授说,“至少在城市规划和建设上,我们没有赶上气候变化。我们的下水道不堪重负,无法排泄洪水。德国必须重新思考如何更好建设广场、公园和街道,不让洪水淹没城镇,同时也要建设好运河和水道。现在,一些欧洲城市,如鹿特丹、哥本哈根、汉堡港等,都已经建设了对抗洪水的设施,其他城镇也要跟上。”
“洪水过后又是洪水”,德国《威斯法伦新闻报》3日也指出,大洪水显示德国对抗洪水做得远远不够。德国农村将河道拉直,破坏沼泽,城市下水道太小,但各地政府却不愿在抗洪基础设施上投资。除了沙袋,放置钢板桩和钢筋堤坝外,德国还没有进一步的保护措施。如果不改变,未来仍会闹洪灾。
“我们在防止洪水上做了很多错事。”德国自然保护组织负责人赫伯特·罗内尔表示,德国过去在防洪上走了弯路,河流变窄,堤坝进一步增加,导致泄洪能力下降。“洪水问题也有人为原因。我们正在为自己还债。”
德国《图片报》说,“气候变化往往被低估,我们的基础设施和危机系统也没有赶上,需要新思路。”“我们无能为力”,德国新闻电视台尖锐地批评说,德法部分地区遭遇的罕见洪灾,已造成多人丧生,而德国救援人员和政府部门无法施展救援措施。
对此,任国玉说,不能否认,在发达国家,由于水利基础设施相对健全,总体损失会小一些,主要是因灾致死的人数会少很多。但我们也不应该妄自菲薄。中国的抗灾能力提升很快,特别是经常发生暴雨的南方地区,人们应对暴雨、洪水、台风的能力都有明显提高,其中不断改进的监测、预报和预警水平起到很大作用。“我可以有信心地说,将来再发生特大暴雨洪灾,也许经济损失未必会少,但因灾致死的人员总体上会越来越少,这就是最值得期待的进步。”【记者 姚蒙 青木 徐珍珍 季谐】
- 全力为外贸企业出海保驾护航2025-05-06 09:05:13
- 中印尼共绘“全球南方”合作新图景2025-05-06 09:05:23
- 巴菲特批评美国关税政策:贸易不应被当做武器2025-05-04 02:05:04
- 五千年文明与科技共舞,看余杭写就的“未来之书”2025-04-29 10:04:17
- 经典新排!北京人艺《风雪夜归人》回归首都剧场2025-04-29 10:04:29
- 发掘弘扬长江文化丰富内涵与时代价值2024-03-02 06:03:23
- “量子年”时钟逼近,现代密码技术面临破解威胁,如何保护今天的2024-02-02 09:02: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