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水道没有“德国神话” 城市防灾不力引反思

作者:姚蒙 青木 徐珍珍 季谐
发布时间:2016-06-04 19:40:57
来源: 环球时报

   曾经,德国的下水道在中国互联网上被奉为经典。去年1月《南德意志报》发表文章批驳了这一“德国神话”,报道称,当年德国人所修缮的下水管道只占青岛全城管道的3%,所以“青岛由于约100年前德国人承建的下水管道,洪灾无积水”的说法是完全站不住脚的。

  此次遭受洪灾后,德国人开始了自我检讨。德国斯图加特市景观规划和生态研究所所长安特耶·斯托克曼教授说,“至少在城市规划和建设上,我们没有赶上气候变化。我们的下水道不堪重负,无法排泄洪水。德国必须重新思考如何更好建设广场、公园和街道,不让洪水淹没城镇,同时也要建设好运河和水道。现在,一些欧洲城市,如鹿特丹、哥本哈根、汉堡港等,都已经建设了对抗洪水的设施,其他城镇也要跟上。”

  “洪水过后又是洪水”,德国《威斯法伦新闻报》3日也指出,大洪水显示德国对抗洪水做得远远不够。德国农村将河道拉直,破坏沼泽,城市下水道太小,但各地政府却不愿在抗洪基础设施上投资。除了沙袋,放置钢板桩和钢筋堤坝外,德国还没有进一步的保护措施。如果不改变,未来仍会闹洪灾。

  “我们在防止洪水上做了很多错事。”德国自然保护组织负责人赫伯特·罗内尔表示,德国过去在防洪上走了弯路,河流变窄,堤坝进一步增加,导致泄洪能力下降。“洪水问题也有人为原因。我们正在为自己还债。”

  德国《图片报》说,“气候变化往往被低估,我们的基础设施和危机系统也没有赶上,需要新思路。”“我们无能为力”,德国新闻电视台尖锐地批评说,德法部分地区遭遇的罕见洪灾,已造成多人丧生,而德国救援人员和政府部门无法施展救援措施。

  对此,任国玉说,不能否认,在发达国家,由于水利基础设施相对健全,总体损失会小一些,主要是因灾致死的人数会少很多。但我们也不应该妄自菲薄。中国的抗灾能力提升很快,特别是经常发生暴雨的南方地区,人们应对暴雨、洪水、台风的能力都有明显提高,其中不断改进的监测、预报和预警水平起到很大作用。“我可以有信心地说,将来再发生特大暴雨洪灾,也许经济损失未必会少,但因灾致死的人员总体上会越来越少,这就是最值得期待的进步。”【记者 姚蒙 青木 徐珍珍 季谐】

>更多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地方新闻 | 国内新闻 | 国际新闻 | 社会与法 | 社会万象 | 奇闻轶事 | 娱乐热点 | 明星八卦 | 综艺大观 | 影视快讯 | 楼市资讯 | 地产要闻 | 地方特色 | 饮食健康 | 厨房百科
车界动态 | 新车上市 | 购车指南 | 体坛要闻 | 篮球风云 | 国际足球 | 中国足球 | 投资理财 | 证券基金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免责申明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中地网,未经书面许可不得转载。
本站所刊登的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栏资料,均为中地网版权所有,部分作品由用户提供,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删除,本站所做之广告均属其个人行为,与本站立场无关。
网站新闻爆料:924028811@qq.com  网站广告投放(+86)0851-83809958  手机:15086320111   QQ:924028811   技术支持:贵州中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备案标识贵公网安备52050202001312号     黔ICP备12003314号-3 


中地网版权所有,未经许可,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 © 2015-2022
www.chinaerea.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