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积极培育新动能 柳暗花明喜逢春

作者:胡佳林、汤龙、边晗
发布时间:2016-12-19 16:45:40
来源: 人民网-辽宁频道

 编者按:“新常态”下,辽宁陷入增速持续下滑、结构矛盾突出的困境。振兴,已成为辽宁经济所面临的的重大课题。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在谈到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时指出,要向高新技术成果产业化要发展,向选好用好各方面人才要发展,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要扬长避短、扬长克短、扬长补短,向经济建设这个中心聚焦发力,打好发展组合拳,奋力走出全面振兴新路子。新形势赋予新任务,新使命带来新挑战。在中国共产党辽宁省第十二次代表大会召开前夕,人民网记者深入基层,记录振兴的新动能,展现正在经历“浴火重生”的辽宁。

在经过两年多的持续下滑后,辽宁经济发展终于出现了一抹“暖色”:前10个月,全省财政收入实现正增长;税收占预算收入的比重超过全国平均水平;10月当月工业用电量同比增长6.2%。

此时的辽宁即将进入数九寒冬,但振兴的暖流却在涌动。振兴新希望、发展新动能的阳光,照耀着这片黑土地。

下行压力虽依然巨大,但经济正筑底企稳;结构调整快马加鞭,供给侧改革稳步进行;营商环境逐步优化,全民创业热潮迸发……

“走好今天的长征路,就是要坚定不移地把辽宁振兴发展的路子走对走实走好”。辽宁省委书记李希提出,积极推进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破除体制机制障碍,充分释放创新潜能、激发内生动力,让广大人才、企业家在辽宁大地上施展才华、创新创业。

“三量”模式让辽宁工业重拾信心

沈阳浑南区,拓荆科技生产车间里,记者透过玻璃窗看到一台台设备正在安装中,工作人员忙着进行调试。

凭借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硅片,今年前8个月,沈阳拓荆科技的生产总值同比增长445%,董事长姜谦博士说,由于拓荆的主打产品12寸PECVD设备市场需求量快速增长,产能所限让企业不敢接太多订单。

目前辽宁新兴产业体量不大,尚不能替代传统产业支撑辽宁的经济,但其中正积蓄着裂变的巨大能量。

流量就是产品在市场中的流通数量,在企业中通过订单数量体现。辽宁社会科学院副院长梁启东表示,做活流量,企业、产业才具有活力,这一点对于以装备制造业为支撑的辽宁工业来说尤为重要。

做活流量,产品核心竞争力是关键。创新研发、提质增效是立企之本、活企之策。已经拥有7项国家级发明专利、4项实用新型专利的辽宁三三工业,在国际顶尖隧道盾构机市场占有一席之地,如今订单已接到2017年。

细数订单持续增长的骨干企业,不难发现,它们大多属于拥有高技术、高附加值产品的装备制造业企业,而这些企业的飞速发展,也带动了辽宁装备制造产业整体结构不断优化。1月至8月,全省高端装备制造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798.4亿元,占全部装备制造业的16.8%,比2015年提高0.6个百分点。

金秋十月,营口港集装箱码头一派繁忙景象,辽宁中新集团为中澳铁矿项目“私人订制”的首批两台智能E-house完成吊装,即将漂洋过海运往澳大利亚。这批由辽宁中新集团自主研发和制造的可移动电气室,不仅填补了我国智能装备制造业的空白,也为辽宁中新打开了国际销路。

“想要做大做强,不能拘泥于国内市场,沿‘一带一路’走出去,是企业放眼全球的绝佳契机。”辽宁中新集团总经理助理徐霄南表示。

辽宁装备制造业在做活流量、做优存量的同时,还不断拓展新市场,找到未来发展的增量所在。

骨干企业订单的大幅增长为处于低温的工业市场注入一股暖流,让辽宁装备制造业重拾信心,点燃了全面振兴的星星之火。市场背后是辽宁装备摸索出的“三量”模式,这也将为整个辽宁工业树立成就未来的崭新坐标。

卸包袱、去产能,不是简单的“砍手断脚”,而是要用创新打开振兴发展的推进器。近年来,辽宁把振兴发展的基点放在科技创新驱动上,着力升级“老字号”、深度开发“原字号”、培育壮大“新字号”,大力增强传统产业优势,加快形成新兴产业竞争力。

作为中国最大机床厂,沈阳机床集团凭借I5智能机床实现机床智能互联,推出智能工厂孵化服务方案,今年上半年新增订单1.5万台,同比猛增5倍;鞍钢集团前九个月业绩扭亏为盈,实现净利润约9.77亿元;以沈阳新松为代表的机器人企业不断推出新产品,产量增长了35.2%……

第三产业助力振兴换档提质

“十一”黄金周,盘锦红海滩上人头攒动。

“十一”黄金周,盘锦辽河口的红海滩人头攒动,170辆摆渡大巴车在景区往返穿梭,随着红海滩一起“火”起来的,是当地的旅游经济。七天时间,盘锦市特色民宿和农家乐为当地百姓带来了超过500万的收入。

经济新常态下,辽宁省委、省政府始终把发展现代服务业作为推进产业战略性调整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抓手。从去年12月到今年9月,辽宁连续下发了8个与服务业有关的文件,一项项产业政策直接指向结构优化升级。

距鞍山海城市西柳服装市场12公里的朱家村,有一条名为“致富街”的街道。朴素的名字背后折射出当地村民对生活的美好愿景。

一间不算大的房间里,张淼和工人们娴熟地操作着平缝机、码边机、熨烫机等设备,一件件色彩鲜艳的服装裁剪缝制完毕,打包运走。

“每天能生产100多件衣服,通过淘宝网销售到全国各地,一年能挣个10万块钱!”张淼掐着手指头一边算一边介绍。如今的朱家村,已发展电商业户150余家,成为名副其实的“淘宝村”。

200多公里外的兴城,三个月时间,投资3000万元建设的综合服务中心和首批45个村级服务网点在今年1月开业。这样的“兴城速度”让阿里巴巴集团农村淘宝辽宁区域负责人李朝阳大呼意外。

“第一次到园区,那里还是一片荒地。12月份,项目一般是不开工的,但在兴城市政府的全力支持下,农村淘宝服务中心的建设始终处于‘马不停蹄’的状态。”更让李朝阳感动的是,“当地政府甚至把水、电、煤都给‘村淘’合伙人备好了。这在全国可以说是唯一的。”

“村淘”在兴城的发展,也给全国提供了一个可学可追的样本。

今年前三季度,辽宁现代服务业呈现结构向好、平稳增长态势。消费对经济增长拉动作用明显,预计全年服务业占GDP比重将超过50%。

现代服务业的强势增长及其内部结构的不断优化,为辽宁经济的换档提质提供了有力支撑。

简政放权为创新创业加火添柴

2015年12月31日,沈阳市和平区成立了政务审批局,审批环节多、部门多、办事麻烦的情况在和平区得到彻底解决,实现“一颗印章管审批”。

今年前10个月,辽宁新增市场主体384248户,平均每天新增1260户,同比增长8.8%。人们感叹,“当老板越来越容易了”,这种感叹也折射出辽宁省简政放权带来的便捷与高效。

这种便捷与高效的背后,乃是壮士断腕的决心和大刀阔斧的改革。

去年底,辽宁40个省直部门的499项行政审批等事项全部进入省政务服务中心集中办理,实现了中心之外无审批。省政府部门现有的331项行政审批等事项实现了网上办理。今年3月1日起,沈阳市和平区集中封存了16个部门的108个公章,成立政务审批服务局,整体接管165项审批事项,审批效率大幅提高。“一颗印章管审批”,和平区的模式被不断复制,沈阳、鞍山、丹东等12个市相继成立了行政审批局。

“要切实加大对困难企业的帮扶力度,动真格、出实招、求实效,帮助企业解决生产经营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辽宁省省长陈求发指出,要通过深化改革释放振兴发展的动力,加大简政放权力度,优化内设机构,深挖编制潜力,重点强基层、强一线,提升政府服务水平。

辽宁在全国率先绘制《建设工程项目审批流程图》,政府内部审批时限由275个工作日压缩到了40个工作日。

行政审批环节的简化、政府对经济环节管控的放松,直接激发了民营经济热情的上涨。截至今年10月底,辽宁小微企业总量达到64.1万户,占全省企业总量的93.3%。简政放权与创新创业的相辅相成,更让市场活力加倍释放、企业创新能力显著增强。

“我们研发的智能听诊器,能为0—6岁宝宝快速诊断是否患肺炎,减少频繁上医院的麻烦,就像家里常备的血压仪。今年年初,获得天使轮300万元资金,目前正在京东众筹,目标是10万元,现在众筹超过30万元。”在位于沈阳的米库众创空间,某智能听诊器项目营销负责人刘振雷告诉记者,“我们创业团队的研发人员都来自东软等大公司,创业目标是一家上市的高科技公司。在沈阳众创空间的孵化,加快了我们的创业进程。”

辽宁对“双创”的支持远不止于此。

大连理工大学南门附近,5节改造过的绿皮火车车厢内有咖啡厅、酒吧、餐厅、瑜伽室等商铺。这些商铺的创业者大都是“80后”的大学毕业生。这个项目的负责人是姜莉。创业伊始,大连市人社局的领导主动找她谈话,“你的创业项目很有潜力,现在有什么困难?我们人社局能帮你解决什么问题?”最后在人社局等相关部门帮助协调之下,其项目在审批流程等方面大大提速。

都说创业难,但在大连创业的姜莉却感觉没什么可难的,总是遇到“贵人”相助。创业近两年来,她听到最多的话是“你现在有什么困难?我能帮你做点什么?”

2013年,大连成立了以市委书记为组长的市人才工作领导小组,23个职能部门“一把手”作为领导小组成员,打造了横向全覆盖的工作格局。制定党管人才工作的实施意见,对健全党管人才领导体制、完善运行机制、创新方式方法等做出明确规定,党委统一领导、组织部门牵头抓总、职能部门各司其职的人才工作领导体制机制日趋完善。

东北振兴靠人才。科技是城市之骨,人才是城市之魂。

沈阳市科技局建立了科技创新券制度,对小微企业到符合规定的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科技服务机构开展检验检测、工艺验证等科技创新服务活动的,按其合同额的一定比例通过创新券的形式给予后补助支持。目前,200多家小微企业申领创新券,50家服务机构参与提供服务。

持续改善的创新创业环境,使得大批孵化基地、众创空间、创业联盟在沈阳密集“萌生”、蓬勃发展。全市众创空间、科技企业孵化器数量现已达到76家,在孵企业2000家,从业人员近万名。今年截至11月份,辽宁高校毕业生注册登记个体工商户、私营企业1255户,各类众创空间企业3618户,登记入驻各类众创空间小微企业5060户。科技人员、大中专院校师生开始涌入创业创新大潮,成为辽宁新一轮振兴发展的亮点。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热情还在点燃着严寒中的辽宁,各层级的创新创业大赛在全省遍地开花。在辽宁沈大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成功获批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后,以沈阳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和大连高新技术产业区为载体的辽宁,正在聚集创新元素,为老工业基地振兴增添内生动力。

>更多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地方新闻 | 国内新闻 | 国际新闻 | 社会与法 | 社会万象 | 奇闻轶事 | 娱乐热点 | 明星八卦 | 综艺大观 | 影视快讯 | 楼市资讯 | 地产要闻 | 地方特色 | 饮食健康 | 厨房百科
车界动态 | 新车上市 | 购车指南 | 体坛要闻 | 篮球风云 | 国际足球 | 中国足球 | 投资理财 | 证券基金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免责申明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中地网,未经书面许可不得转载。
本站所刊登的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栏资料,均为中地网版权所有,部分作品由用户提供,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删除,本站所做之广告均属其个人行为,与本站立场无关。
网站新闻爆料:924028811@qq.com  网站广告投放(+86)0851-83809958  手机:15086320111   QQ:924028811   技术支持:贵州中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备案标识贵公网安备52050202001312号     黔ICP备12003314号-3 


中地网版权所有,未经许可,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 © 2015-2022
www.chinaerea.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