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主义抬头阻碍国际贸易增长

作者:
发布时间:2016-08-13 14:01:32
来源: 人民日报

核心阅读

  据英国经济政策研究中心最新发布的《全球贸易预警》报告显示,随着世界经济增长显著放缓,全球范围内的贸易保护主义倾向变得日益严重。而作为全球第一大经济体的美国,从2008年到2016年对其他国家采取了600多项贸易保护措施,仅2015年就采取了90项,位居各国之首。美国由此也被该报告认定为限制自由贸易的头号国家。

  美国是最经常采取贸易保护措施的国家,大约每4天就会有一项措施出台

  “在全球出口总量达到峰值后,从2015年1月开始,世界贸易额已经连续15个月进入增长停滞阶段。这一现象是自1989年以来首次出现。”《全球贸易预警》报告显示,除去全球经济增长衰退之外,保护主义抬头是国际贸易增长停滞的更深层次原因。

  报告指出,2015年,全球采取的贸易保护措施的数量比上一年度增长了50%。2015年的贸易限制措施数量是自由贸易措施的3倍。

  “一般来说,贸易保护主义总是伴随着国际金融危机出现的。随着危机的不断蔓延,在全球经济增长放缓的背景下,贸易保护主义的倾向变得更加明显。”比利时鲁汶大学经济学教授罗格·蒂斯对记者表示。此轮金融危机影响深远,后危机时代的经济复苏乏力,这为贸易保护主义打开了方便之门。

  报告专门强调,美国是最经常采取贸易保护措施的国家。在美国,大约每4天就会有一项新贸易保护措施出台。美国虽然大多数时候倡导自由贸易,但每当经济不振时,就会祭出贸易保护主义大旗。从2008年11月至今年5月,仅美国采取的贸易保护措施就达到了636项,这一数字远远超过了二十国集团其他成员国。这些贸易保护措施包括提高进口关税、制定反倾销条款以及国家扶持本土企业等。在全球贸易增速放缓的背景下,美国并没有在维护和推动自由贸易上做出表率。

  贸易保护措施是短视行为,不仅会阻碍经济复苏,还会进一步加剧危机

  美国总统奥巴马执政近8年来,针对别国企业和产品,尤其是针对中国企业和产品进行的反倾销、反补贴(“双反”)调查案层出不穷,动用限制别国企业和产品的“一般301条款”“特别301条款”“超级301条款”等采取报复措施的案例也时有发生,根据美国《1930年关税法》第337条及相关修正案的内容而进行的所谓“337调查”也一再上演。美国的行为表面上是为了禁止别国企业或产品的不公平竞争行为或不公平贸易行为,实质上是为本国缺乏竞争力的企业和产品提供保护伞。如今美国大选在如火如荼地进行,无论是共和党候选人特朗普还是民主党候选人希拉里,都更加拉高了贸易保护主义的调门。

  有充分的历史事实表明,贸易保护主义不仅会阻碍经济复苏,还会进一步加剧危机。贸易保护措施更是一种短视行为。美国钢铁、轮胎等行业举步维艰主要源于其自身的原因,并非中国等一些国家的企业和产品所造成。美国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高级研究员加里·霍夫鲍尔及肖恩·洛瑞就曾算过一笔账:对中国轮胎实施惩罚性关税保住一份工作一年,就要使美国消费者付出至少90万美元的代价。美国卡托研究所高级研究员丹尼尔·皮尔逊也警告,诉诸贸易保护措施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美国钢铁业的问题,反倒会抬高国内钢铁产品价格,增加美国制造业生产成本,最终损害美国整体经济利益。

  随着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经济全球化是一个不可阻挡的趋势。分析认为,在全球贸易体量不再增长的时候,各国尤其要谨慎使用损人不利己的贸易保护措施,而美国作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更应积极推动自由贸易的发展。以邻为壑、互相打击是导致全球经济复苏缓慢的歧途;加强合作,寻求共赢才是促进全球经济走向健康发展的正道。

  (本报布鲁塞尔、华盛顿8月7日电 本报驻比利时记者 吴 刚 本报驻美国记者 王如君)

  ■点 评

  倪月菊(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国际贸易研究室研究员):在全球经济停滞不前的背景下,一些国家正加速实施以邻为壑的贸易保护措施,而一直以自由贸易倡导者自居的美国,竟然是采用贸易保护措施最频繁的国家,令世人大跌眼镜。

  美国使用较多的贸易保护措施主要有政府补贴、贸易救济、进口关税、出口管制、政府采购本土化、投资保护、出口许可、非关税措施等等。受此影响比较大的领域有钢铁、运输设备、农产品及特殊机械设备等。

  美国实施的贸易保护措施,除常见的“双反”调查外,还频繁动用隐蔽性更强的手段打压外国产品,特别是中国产品。历史经验证明,在经济全球化和产业供应链国际化的背景下,贸易保护主义只会带来双输的格局,必将使本就复苏乏力的全球经济雪上加霜,绞杀全球经济复苏的引擎。

  越是在经济困难时期,各国越应该同舟共济,审慎、克制、规范地使用贸易保护措施,通过各种对话磋商机制共同维护自由、开放、公正的国际贸易环境,从而实现互利共赢。

>更多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地方新闻 | 国内新闻 | 国际新闻 | 社会与法 | 社会万象 | 奇闻轶事 | 娱乐热点 | 明星八卦 | 综艺大观 | 影视快讯 | 楼市资讯 | 地产要闻 | 地方特色 | 饮食健康 | 厨房百科
车界动态 | 新车上市 | 购车指南 | 体坛要闻 | 篮球风云 | 国际足球 | 中国足球 | 投资理财 | 证券基金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免责申明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中地网,未经书面许可不得转载。
本站所刊登的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栏资料,均为中地网版权所有,部分作品由用户提供,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删除,本站所做之广告均属其个人行为,与本站立场无关。
网站新闻爆料:924028811@qq.com  网站广告投放(+86)0851-83809958  手机:15086320111   QQ:924028811   技术支持:贵州中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备案标识贵公网安备52050202001312号     黔ICP备12003314号-3 


中地网版权所有,未经许可,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 © 2015-2022
www.chinaerea.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