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军工在吕梁

作者:辛义生
发布时间:2016-03-20 20:29:23
来源: 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长治市黎城县的黄崖洞,作为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一个重要的兵工厂而闻名天下。而同为山西境内的吕梁市,更是作为晋绥边区的首府所在地而被人们熟知。在革命战争年代,吕梁同样驻扎着我军的一批军工厂,为革命战争的最后胜利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一个偶然的机会,记者结识了发现并挖掘这一红…

    

    长治市黎城县的黄崖洞,作为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一个重要的兵工厂而闻名天下。而同为山西境内的吕梁市,更是作为晋绥边区的首府所在地而被人们熟知。在革命战争年代,吕梁同样驻扎着我军的一批军工厂,为革命战争的最后胜利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一个偶然的机会,记者结识了发现并挖掘这一红色宝库的吕梁古兵器博物馆馆长高宇峰,并跟随他一起寻访了部分军工遗址。
    高宇峰几年来一直奔波在收集红色文物的路上,他的理想是要创办吕梁山革命博物馆。为此,他倾尽家财,耗费心血,不辞辛劳,跑遍了吕梁的山山水水。在探访革命故地的过程中,我们不仅为征集到的每一件红色文物欣喜,更被当年发生在这片红色土地上的英雄事迹所震撼。从第一件带有“军工四厂”文字的瓷缸开始,晋绥军工在吕梁老区的那段峥嵘岁月逐渐清晰地展现在我们面前。
    据记载,1947年3月,胡宗南大肆进犯延安,党中央为了保存和发展延安军工生产,将黄河以西的兵工厂全部转移到黄河以东的临县、兴县、离石等地。同时,延安军工局和所属工厂也迁并到晋绥工业部。晋绥军区工业部驻林家坪村。第一部长李颉伯,部长蒋崇璟,政委谷佐箴,所辖工厂迁建在临县的有以下5厂:军工二厂位于临县林家坪镇张家沟和光明村,主要承担复装与生产子弹、雷管和“鼎龙式”掷弹筒,对三厂、七厂的“八二”“一二○”迫击炮和“七五”山炮弹毛坯进行机械加工。该厂设备除各种机床外,还有半地下溶铜炉一座。军工四厂位于临县林家坪镇薛家圪台村,主要生产硝化棉发射药和硝化甘油炸药,总装手榴弹,月产炸药近万斤,手榴弹2万多枚。军工七厂位于临县招贤镇水源村,主要任务是铸造各种型号的炮弹和手榴弹壳,供二厂加工。军工九厂位于临县三交镇中庄村,由延安兵工三厂并入改建,主要是总装各种型号的炮弹和手榴弹。军工十厂位于临县碛口镇寨子坪村,主要是修理机械,生产马鞍,装备炮兵部队。
    据1948年晋绥军区工业部不完全统计,这5个兵工厂年生产“七五”山炮弹0.43多万发,“一二○”迫击炮弹0.5万多发,“八二”迫击炮弹7万多发,“五○”“六○”掷弹筒弹8万多发,手榴弹100余万枚,黑色炸药,发射药、黄色炸药10万余公斤,复装子弹15万发,制皮革10万多张。此外,还制造了生产炮弹的专用机床20台。
    在文物征集过程中,博物馆工作人员几次来到当年晋绥军工所在的张家沟、光明村、薛家圪台、水源村等地,并结识了83岁高龄的薛富本老人。对于军工四厂当时的情况,老人至今记忆犹新。1947年军工四厂从陕西胖牛沟搬迁到他们村时,他只有15岁,是三交师范的学生。在家门口,薛富本老人指着两扇用木板拼成的大门对记者说,这扇大门就是当年军工四厂制作的。据老人讲,大门和西厢房是当时拆了山上的庙修建的。
    在薛富本老人的院里,有一口不是很显眼的瓷缸,是当年四厂留下的。他说,当时这个院子里有一座三层楼高的酒精炉,下面是生产硝酸的硝酸组,而他家门前的沟里,则是四厂铁工组,当时打铁的人有几十人。在村子周围的山上,有一些已坍塌的窑洞,薛富本说,这是军工四厂当年为预防敌人空袭挖的防空洞。当年,在薛家圪台四周的山顶上和村口分布着几道岗,就连村里的人也不让随便进入厂区。工厂每日所需的粮食、蔬菜等,都由四厂运输队的几十头骡马由外拉入,在村里加工后,送到厂区灶上。
    在谈到军民关系时,薛富本自豪地说,四厂专门修建了俱乐部和戏台,每逢礼拜天,和村民们一起演出《反徐州》《八件衣》等戏剧。他告诉记者,临县最早的电影也是在这里放的,无声电影,内容是苏联十月革命的事,当时周围十里八村的百姓都来看。
    2015年9月,原晋西北军工四厂厂长冯直的女儿冯琍和夫婿秦次森参观吕梁古兵器博物馆后,十分感动。回去不久,冯琍、秦次森夫妇特致信高宇峰馆长,提供了一些相关资料供博物馆参考和研究。信中写道:“回顾父亲冯直和母亲康琳创办军工四厂的历史,心情久久不能平静。父亲曾任第六机械工业部副部长,1982年后任中国船舶工业总公司第一任总经理(正部),母亲康琳是兵工四厂的协理员,解放后是五机部西北工业光学仪器厂创办人党委书记,后任兵器部光学机械局顾问,都为中国军工事业奋斗了一生。”
    物换星移,沧海桑田。与人流如织的黄崖洞兵工厂旧址不同,如今的薛家圪台,静谧的有些冷清,当年军工四厂修建的厂房等设施已大多不见,晋西北军工在吕梁山上创造的英雄业绩也在人们的记忆中渐渐模糊。
    今天,记者重新揭开这一红色帷幕,是想让革命先辈们的英雄形象更加清晰地从历史的记忆中走到我们眼前,让先辈们坚定地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身的信仰,成为我们干事创业的巨大力量源泉。正像高宇峰馆长说的,我们积极筹办吕梁山革命博物馆,是想让更多的人唤醒红色记忆积聚正能量,让吕梁精神这一红色基因传承到新吕梁建设的时代洪流中。责任编辑:杨凯丽

>更多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地方新闻 | 国内新闻 | 国际新闻 | 社会与法 | 社会万象 | 奇闻轶事 | 娱乐热点 | 明星八卦 | 综艺大观 | 影视快讯 | 楼市资讯 | 地产要闻 | 地方特色 | 饮食健康 | 厨房百科
车界动态 | 新车上市 | 购车指南 | 体坛要闻 | 篮球风云 | 国际足球 | 中国足球 | 投资理财 | 证券基金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免责申明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中地网,未经书面许可不得转载。
本站所刊登的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栏资料,均为中地网版权所有,部分作品由用户提供,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删除,本站所做之广告均属其个人行为,与本站立场无关。
网站新闻爆料:924028811@qq.com  网站广告投放(+86)0851-83809958  手机:15086320111   QQ:924028811   技术支持:贵州中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备案标识贵公网安备52050202001312号     黔ICP备12003314号-3 


中地网版权所有,未经许可,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 © 2015-2022
www.chinaerea.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