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水都胖?中医告诉你原因,解决办法也奉上!

作者:邓聪
发布时间:2016-08-05 09:40:39
来源: 39健康网

世间不公平的事情真是太多了。比如在吃东西这事儿上吧,有的人一天三餐不能少,狂吃狂吃还瘦的依旧。而有的人,喝水都能发胖。无关饮食,这其实就是不同体质问题了。中医认为,肥胖主要跟“痰湿体质”有关。

161440034703.jpg

  一、痰湿体质的定义

  痰湿体质是目前比较常见的一种体质类型,当人体脏腑、阴阳失调,气血津液运化失调,易形成痰湿时,便可以认为这种体质状态为痰湿体质。

  二、痰湿体质的成因

  痰湿体质由先天遗传,或后天因素形成。

  先天因素:先天遗传很重要,你在娘胎的时候就决定了。它有很明显的家族史,比如你家长辈有糖尿病、高血压、痛风、高脂血症等,很大可能遗传于你。

  后天因素:

  ①饮食不节

  首先是过食肥厚,长期口味偏咸,经常摄入高脂肪、高蛋白、高热量食物。其次是过食生冷。冰冻寒凉的食物,容易伤脾胃,使其运化功能失常,聚湿生痰,形成痰湿体质。

  ②寒冷侵袭

  气候潮湿,或涉水淋雨,或久居湿地,湿邪侵袭人体,脾胃受困,水湿运化失职,聚湿成痰,痰湿蕴肺。

  ③缺乏运动

  长期喜卧久坐少动,过度的安逸会导致气血运行不畅,脾胃运化呆滞,不能运化水湿,聚湿致痰湿内生。

  ④长期熬夜

  长期熬夜的人,舌苔厚腻,久久不退,这就是湿气重的表现。你老熬夜,它影响胆气的疏泄,影响到胆的话就会影响到肝,肝接着就影响到脾,它这是环环相扣。

  三、痰湿体质的特点

  1. 形体特征:体形肥胖、腹部肥满松软。

  2. 常见表现:面部皮肤油脂较多,汗多且黏,胸闷,痰多,容易困倦,身重不爽,口黏腻或甜,喜食肥甘甜黏,大便正常或不实,小便不多或略微浑浊,舌苔白腻,脉滑。

  3. 心理特征:性格偏温和、稳重,多善于忍耐。

  4. 对外界环境适应能力:对梅雨季节及湿重环境适应能力差。

  5. 发病倾向:易患代谢综合征,包括腹部肥胖或超重,血脂代谢异常,高血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及/或糖耐量异常等,从而增加患中风、心肌梗死等心脑血管病的风险。

  四、痰湿体质的“痰”

  中医的“痰”有广义与狭义之分。

  狭义之痰——就是从呼吸道排出的痰。

  广义的痰——指水液在代谢过程不通畅而产生的废物,随气血的运行而流窜全身,位置不定,引起许多疾病,所以有“百病皆由痰作祟,顽痰生怪症”的说法。

  痰湿体质的“痰”指的就是广义的“痰”,当痰湿泛于肌肤,则见形体肥胖;停留在腹部,则见将军肚、向心性肥胖;停于肺,则胸闷、痰多;痰湿困脾,阻滞气机,则容易困倦,身重不爽等等。

  五、痰湿体质的调理方法

  1、饮食调理

  ①合理膳食

  以清淡饮食为主(低脂、富含纤维),少食肥甘、油腻、寒冷的食品便是痰湿体质最基本的饮食原则。常用的食物可选用赤小豆、扁豆、蚕豆、花生、萝卜、洋葱、冬瓜、紫菜、马蹄、鲫鱼等。

  ②药食调理

  药食调理以健脾利湿、化痰泻浊为原则,代表方有二陈汤、参苓白术散等方剂。常用的中药有陈皮、白术、茯苓、山药、扁豆、芡实、薏苡仁、砂仁、莲子肉等。

  此外,可根据痰湿体质兼夹状况不同随症加减,如兼气虚者可加黄芪、党参等补气药;兼阴虚者可加石斛、花粉等养阴药;兼血瘀者可加活血化瘀药,如桃仁、红花等。

  食疗方

  赤小豆云苓鲫鱼汤

  材料:赤小豆50g,云苓50g,鲫鱼1条(1斤左右),陈皮1角,幼盐少许。

  方法:赤小豆、云苓、陈皮分别清水洗净放入瓦煲内,加入适量清水,先用猛火煲至水滚,然后加入已劏洗干净预先煎香两面的鲫鱼,改中火继续煲一个半小时左右,加盐即可饮用。

  功效:有健脾、祛湿、化痰的作用。适用于精神困倦,口黏,身重,痰多,小便不利等。

  2、生活方式调整

  ①多进行户外活动

  痰湿体质的人以湿浊偏盛为特征,中医认为“湿性重浊,易阻碍气机,损伤阳气”,所以平时要保持居室干燥,并应多进行户外活动。穿透气的衣服,经常晒太阳或进行日光浴,等等。不过在湿冷的气候条件下,要减少户外活动,避免淋雨受寒。

  ②加长有氧运动时间

  脾有一项重要功能是“主身之肌肉”,通过运动肌肉,便可达到健运脾胃的效果。痰湿质的人应当做较长时间的有氧运动,以加强机体物质代谢过程,如散步、慢跑、羽毛球、游泳等,运动时间宜在下午14:00~16:00阳气极盛之时,运动环境温暖宜人。

  痰湿质的人一般体重较大,运动负荷强度较高时,要注意节奏,循序渐进的进行锻炼,保障人身安全。

>更多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地方新闻 | 国内新闻 | 国际新闻 | 社会与法 | 社会万象 | 奇闻轶事 | 娱乐热点 | 明星八卦 | 综艺大观 | 影视快讯 | 楼市资讯 | 地产要闻 | 地方特色 | 饮食健康 | 厨房百科
车界动态 | 新车上市 | 购车指南 | 体坛要闻 | 篮球风云 | 国际足球 | 中国足球 | 投资理财 | 证券基金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免责申明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中地网,未经书面许可不得转载。
本站所刊登的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栏资料,均为中地网版权所有,部分作品由用户提供,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删除,本站所做之广告均属其个人行为,与本站立场无关。
网站新闻爆料:924028811@qq.com  网站广告投放(+86)0851-83809958  手机:15086320111   QQ:924028811   技术支持:贵州中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备案标识贵公网安备52050202001312号     黔ICP备12003314号-3 


中地网版权所有,未经许可,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 © 2015-2022
www.chinaerea.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