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搭“房模”忆80年住宅变迁

作者:王智勇
发布时间:2016-12-12 23:08:21
来源: 北京日报

 原标题:老人搭“房模”忆80年住宅变迁

  张福顺老人凭记忆再现当年居住过的房屋模型,经常一扇窗也要琢磨个把小时。王智勇摄

  本报通讯员 王智勇

  “我还记得我出生的地方,那是一个小山村,房子依山而建,谈不上多宏伟,但处处充满欢乐……”天通苑北街道西三社区的张福顺老人80多年来住房换了11次,每处住房都保留着他珍贵的回忆。

  为了让这份回忆更完整地保存下来,张福顺用一年多的时间,将自己住过的房子用牙签、火柴棍儿、三合板等物件搭建出来。这些栩栩如生的“房模”承载了老人大半辈子的记忆,也见证了80多年来普通居民的住房变迁。

  走进张福顺老人的家中,最引人注目的就是玻璃橱柜里一个个精巧的立体房屋模型。有整套的农家宅院,也有现在的楼房住宅,“从前期的绘图到制作,再到添加小摆件、小装饰,都是我自己弄的。”老爷子不无得意地说。

  最“老”的宅子,是他的出生地——吉林省一个小山村里的住宅。眼前的模型再现了当时的房屋格局:通过一条狭长的甬道,偌大的庭院展现在眼前。房屋规整,排列有序。仔细观察,还能看到东北土炕、大门帘、棉被褥子。以假乱真的柴火堆,堆放在院子一角。就连当时收听无线电波的天线也被再现出来。

  “这柴火是用一次性筷子做成的,门窗是三合板掏空打磨出来的,窗户楞是用牙签粘贴而成的。”张福顺介绍。为了做好这些模型,这位87岁的老人专门在自家阳台上设了一个小作坊,经常从一大清早忙活到晚上10点。患有青光眼的他,有时候打造一扇小窗户就要花上两个多小时。

  从出生到现在,张福顺一共更换了11次住所。“最早在吉林北山大坎,后来到齐齐哈尔,再到辽宁。1953年,因工作需要调入北京,先后在牛街、夕照寺、蒲黄榆住过。”

  张福顺还记得在夕照寺居住的那28年时光。“20多平方米的房子,5口人住。孩子大了,房子挤不下了,就在边上又盖了一间小房。”张福顺说,这间房全是捡的“半头砖”盖起来的,几个同事帮忙,忙活了一整天,盖到最后没砖了,好心邻居拆了自家的鸡窝才让房子盖起来。

  由于老伴身体不好,单位照顾,张福顺后来在蒲黄榆周转了一处房子。“这次房子比夕照寺的足足大了30多平方米,而且是楼房,老伴上厕所也方便了。”这处房子,张福顺一住又是24年。

  2011年,张福顺购买了天通苑的房子,这让他的居住条件再次升级。“喏,就是这套房子。”老人捧出新制作的天通苑住宅模型,“三室一厅,100多平方米,老伴别提多开心了。”

  “从十平方米的平房,到现在宽敞的楼房,我的换房经历,其实也见证着新中国的发展历程。”张福顺感慨地说。他制作的这些“房模”,浓缩了他大半辈子的记忆,老人期望这份记忆能让更多的人传承下去。

 
(责编:朱江、伍振国)
>更多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地方新闻 | 国内新闻 | 国际新闻 | 社会与法 | 社会万象 | 奇闻轶事 | 娱乐热点 | 明星八卦 | 综艺大观 | 影视快讯 | 楼市资讯 | 地产要闻 | 地方特色 | 饮食健康 | 厨房百科
车界动态 | 新车上市 | 购车指南 | 体坛要闻 | 篮球风云 | 国际足球 | 中国足球 | 投资理财 | 证券基金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免责申明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中地网,未经书面许可不得转载。
本站所刊登的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栏资料,均为中地网版权所有,部分作品由用户提供,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删除,本站所做之广告均属其个人行为,与本站立场无关。
网站新闻爆料:924028811@qq.com  网站广告投放(+86)0851-83809958  手机:15086320111   QQ:924028811   技术支持:贵州中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备案标识贵公网安备52050202001312号     黔ICP备12003314号-3 


中地网版权所有,未经许可,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 © 2015-2022
www.chinaerea.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