勿让高房价损毁城市竞争力

作者:万喆
发布时间:2016-08-10 09:23:50
来源: 人民网

最近,“地王”涌现,5个月诞生了百余“地王”,南京、上海、苏州等城市甚至频频爆出一天诞生数块“地王”,热度一时无两。

  一般而言,业内将符合高单价、高总价或高溢价条件的土地称之为“地王”。“地王”傲立,不少人惊呼,房地产的春天又来临了!业内人士估计,房价必须要再涨一倍左右,“地王”们才能解套。而事实是,房价再涨,城市还能承受吗?

  中国房地产业从无到有,从计划经济到市场运营,在近二十年蓬勃发展,应该说,还是有其符合市场规律、适应经济发展的一面的。房地产一度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不仅确实起到了改善人们的居住条件和生活质量的历史性作用,也成为国民经济的持续高速增长的强有力推动力。也因此,房地产成为许多城市的活力及动力来源。

  地产的日益火热给了城市越来越多的资金流入和财政收入,地方政府得以将城市建设得更美更完善,从而又在“招商引资”中获取竞争优势。于是地产变成了一个城市的核心竞争力,谁能够卖出越多越贵的地,就能够有更多的收入和吸引力。当城市地价日贵,地产收益日高,又会有更多的资本流入,抢夺下一波利润。如是循环,城市陷入了地产无尽的狂欢和迭起的高潮中,不能自已。然而,当一轮轮的“招商引资”完全是在地产商之间的游戏,最终的承受人还是城市居民,城市经济终将枯竭。

  更重要的是,过高的房地产利润吸引了大量的资本,制造业等实体经济被劫掠。一个上市公司兢兢业业,还不如炒几套房子,这种形势下,实体经济还能怎么发展?也无怪乎,货币政策稍有宽松,房地产市场就拼命上涨,实体经济不但没有借到“东风”,反而被新一轮资本泡沫劫掠。

  居民也被在劫掠。辛苦多年、甚至几代人的积累,全都投在日益攀升的房价上了。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15年全国城镇非私营单位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63241元,同期全国商品房单位面积销售均价为6792元/平方米。即普通居民不吃不喝工资全部用于买房,2015年全年工资可购买9.3平方米房子。2015年,中国房价与年平均工资的比值是9.3倍,大大高于国际上3-5倍的合理水平,这不仅抑制了普通工薪阶层住房购买力,也成为房地产库存居高不下的主因。

  城市的竞争力呢?当前,高房价和就业难问题双重存在,或许两者密切相关。房地产投资居高不下,看起来能带来高房价和高利润,但投资效率却持续下降,而且使得社会经济要素配置错位。高房价会制约居民消费,导致居民消费需求下降,从而导致销售商品或者提供服务的相关行业的就业直接减少。消费也会通过影响投资间接影响到就业。也就是说如果居民消费支出持续减少,长期会产生连锁反应,生产商的生产萎缩,行业萎缩,企业投资减少,裁减员工,减少就业岗位。此外,房价(或房租)作为重要的生产成本之一,对投资和消费的影响也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到城市的第三产业发展。不少知名大企业要从原发展城市迁出或部分业务迁移,也正是基于这种成本考虑。

  城市竞争力是指一个城市在国内外市场上与其他城市相比所具有的自身创造财富和推动地区、国家或世界创造更多社会财富的现实的和潜在的能力。人才是城市发展最重要的要素资源之一,同时众多的人才也有利于改善城市的人文环境,增强城市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从而吸引更多的要素资源,形成“马太效应”。衡量一个城市竞争力的关键因素是人才吸引。高房价给人才流入设置隐形壁垒,尤其对于一些“潜在”人才,如刚刚毕业的大学生等,高房价几乎把他们的精力和生活空间挤压得逼仄不堪,遑论创新。不仅如此,高房价对城市中产阶级的压力最大,而中产阶级的稳定程度才是城市乃至国家稳定发展的基石。

  高房价的确对拉动投资促进经济发展,但同时也损伤城市核心竞争力。当房价增长幅度已与城市经济发展水平不相符合,城市的生产、生活成本增加过快过高,房地产就会阻碍城市经济的发展,阻碍人才的吸引和发展,降低城市的竞争力。如果产生了严重的房地产泡沫,还会破坏稳定的宏观经济环境,形成大量投机,破坏实体经济的发展,最终可能遭遇严重的金融危机和经济危机,影响社会安定。

  房地产业曾经帮助过城市的竞争和发展,但时至今日,继续飙高的房价很可能已是城市竞争力的劫掠者和损毁者。无论是中央政府还是城市地方政府,必需痛下决心,必须有足够耐心,遏制投资势头,慢慢浇灌日渐枯萎的实体经济,培育人才,唯如此,才能为国家和城市的核心竞争力奠定坚实的基础。

  (作者系中国黄金集团首席经济学家)

>更多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地方新闻 | 国内新闻 | 国际新闻 | 社会与法 | 社会万象 | 奇闻轶事 | 娱乐热点 | 明星八卦 | 综艺大观 | 影视快讯 | 楼市资讯 | 地产要闻 | 地方特色 | 饮食健康 | 厨房百科
车界动态 | 新车上市 | 购车指南 | 体坛要闻 | 篮球风云 | 国际足球 | 中国足球 | 投资理财 | 证券基金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免责申明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中地网,未经书面许可不得转载。
本站所刊登的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栏资料,均为中地网版权所有,部分作品由用户提供,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删除,本站所做之广告均属其个人行为,与本站立场无关。
网站新闻爆料:924028811@qq.com  网站广告投放(+86)0851-83809958  手机:15086320111   QQ:924028811   技术支持:贵州中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备案标识贵公网安备52050202001312号     黔ICP备12003314号-3 


中地网版权所有,未经许可,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 © 2015-2022
www.chinaerea.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