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在口述民间故事里的辽阳方言
8月15日,中国语保辽宁方言调查首席专家、辽阳调查点的项目负责人欧阳国亮告诉记者,中国语言资源保护工程辽宁汉语方言辽阳调查点的录制工作基本完成,辽阳语保最大的收获不是字和词,而是民间故事。
据欧阳国亮介绍,由于辽阳是东北地区最早的城市,所以民间故事非常丰富,大约有几千个,目前已经整理出一千多个,马上就要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了。
“80多岁的王吉川老人一口气讲了15分钟的民间故事,讲得太好了。”欧阳国亮告诉记者,自己差点被王吉川老人当成了骗子。原来,欧阳国亮从去年《辽宁日报》 的一篇报道中得知了辽阳民间故事传承人王吉川的名字后,辗转得到了王吉川老人的电话,说要给他录音录像。可王吉川老人并不相信,欧阳国亮只好请辽阳市教育局语言工作委的工作人员打电话确认,才洗清了嫌疑。讲了这么多故事,王吉川老人表示不要一分钱,他说,保护辽阳民间故事是有意义的事。
由于有了一段湖南方言录制工作经验,欧阳国亮在辽阳调查点的录制工作比较顺利,遇到的最大波折就是招募的老年男性发言人,在确定两天后就因病住了院,好在这名发言人非常支持语保工作,每天都从治疗中抽出中午的两个小时进行录制工作。所以老年男性发言人的录制工作花了15天,比当初预计的5天增加了三倍。辽阳方言最突出的特点是平翘舌不分,如“紫色”等发平舌的音大都发成翘舌。最不同于其他地方的一个词是“时候”,辽阳的老年人都用“尔”这个词来代替,如“什么时候”说成是“多尔”,这是辽阳最地道的一个说法,能这么说的都是50岁以上的人,年轻人都不这么说了。
此外辽阳人把“解开”,都读成“gai”三声“改开”这个音,上“街”读成“gai”一声“该”这个音。与沈阳人一致的是,辽阳人在发“r”音时也都发“y”音。
随着社会的发展,方言不可避免地要消失,但是能把方言记录和传承下去,让子孙后代知道这些,是件有意义的事。
- "忽悠""山寨""520"等词语翻译难倒外国汉学家2016-08-20 03:08:43
- 莎翁"被网红" 学者:放下"碎片"鼓励深度阅读2016-08-20 03:08:18
- 千篇一律"撒谎作文"普遍 怎样教导孩子观察生活?2016-08-20 03:08:33
- 大连东软信息学院入选全国高校创新创业50强2016-08-20 03:08:07
- 影市繁荣热炒IP却鲜见优秀作品 中国电影怎么了?2016-08-20 03:08:24
- 告北大索要父亲捐赠 季羡林之子一审败诉2016-08-20 03:08:39
- 告北大索要父亲捐赠 季羡林之子一审败诉2016-08-20 03:08:39
- 辽宁沈阳:“硬核混搭”提升文旅“心价比”05-10
- 山西太原:集章“打卡”,逛不腻05-10
- 更多外国人晒出“中国游”体验05-10
- 广东:一体化服务迎客来05-10
- 中俄艺术家全新合作版《叶甫盖尼·奥涅金》上演05-10
- “中国购”接棒 入境游持续迸发强劲活力05-10
- 全国157家培养单位已设立科技小院1800余个05-10
- 早期脊椎动物古椎鱼演化之谜揭开05-10
- 大力传承老一辈科学家求真务实光荣传统 ——中国科学院举办青年先0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