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提出20多项民生工程 打造现代宜居城市
人民网南宁8月30日电 打造小微绿地,实现居民出屋“300米见绿、500米见园”;推动多层住宅建筑电梯改造;打造社区“15分钟生活圈”……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自治区政府近日出台《关于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意见》,新提出的民生工程或工作至少超过20项,带来众多民生红利,旨在解决城市工作中涉及民生的实际问题,提升城市宜居度,打造现代宜居城市。
自治区住房城乡建设厅副厅长吴伟权表示,《意见》准确把握了广西城市发展的现状,是今后一个时期指导广西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的纲领性文件和总蓝图,为打造具有广西特色的现代化宜居城市指明了方向。
《意见》提出了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的“369”行动计划,通过系列行动把广西城市建设成为面向东盟的绿色生态、开放创新、活力迸发、管理高效、桂风壮韵凸显的现代宜居城市,“一带一路”沿线的魅力之城、活力之城、文明之城。
所谓“369”行动计划,即统筹推进城市规划提升、城市承载力提升、城市管理提升三大行动,强力推进多规合一、海绵城市、街区制、宜居小区、智慧城市、建筑产业现代化六项试点,深入实施风貌特色、棚改安居、地下管廊、城市双修、蓝天碧水、交通畅通、城市安全、风景园林、社区公共服务九大工程。
据了解,近年来,广西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城镇化进程加快、人居环境大幅改善、城市综合竞争力和承载力大幅提升,但也存在城市发展方式较为粗放,规划科学性、权威性和连续性不够,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供给不足,城市治理体制机制不健全,交通拥堵、环境污染等“城市病”加重;传承民族文化、彰显地域特色不足等突出问题。
《意见》突破制约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的体制机制,初步构建了新常态下城市工作的创新体系。这一创新体系涵盖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三个层面,规划方面有建立规划编制的政府、专家、市民对话协商机制等8项创新;城市建设方面有推进城市公共服务标准化建设等7项创新,城市管理方面有开展智慧民生服务等6项创新。
根据《意见》,到2020年,广西城市规划科学性、前瞻性、权威性明显提高,城市规划体系完善,地域风貌和民族特色突显,城市群和区域中心城市协调发展,大县城战略有效推进,城市规划督察、控制性详细规划和建成区重点地段城市设计全覆盖。
此外,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实现重点跨越,城市承载力、运行效率和安全性显著提升,城市绿色生态环境质量显著改善,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显著增强。城市管理执法体制基本完善,共治共管、共建共享的城市治理体系基本健全,城市管理和服务体系智能化水平显著提升,建设管理效能大幅提高。(庞革平、陈飞燕)
- 藏粮于技关键在授农以技2025-05-09 12:05:58
- 科技“好收成”助农民“好收益”2025-05-09 12:05:17
- 宁夏首次入选全国地质灾害应急避险典型案例2025-05-09 12:05:03
- 江西抚州金溪县持续完善城市功能惠民生 建好口袋公园 𔁩-05-09 12:05:15
- 云南完成百万余株古树名木数据更新2025-05-09 12:05:37
- 山东德州夏津县 这里有中国现存规模最大的古桑树群2025-05-09 12:05:42
- 发展林下经济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 我国林下经济年产值超1万2025-05-09 12:05:37
- 辽宁沈阳:“硬核混搭”提升文旅“心价比”05-10
- 山西太原:集章“打卡”,逛不腻05-10
- 更多外国人晒出“中国游”体验05-10
- 广东:一体化服务迎客来05-10
- 中俄艺术家全新合作版《叶甫盖尼·奥涅金》上演05-10
- “中国购”接棒 入境游持续迸发强劲活力05-10
- 全国157家培养单位已设立科技小院1800余个05-10
- 早期脊椎动物古椎鱼演化之谜揭开05-10
- 大力传承老一辈科学家求真务实光荣传统 ——中国科学院举办青年先0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