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新增5张国家级生态文明示范“金名片”
1月12日,记者从省政府新闻办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2023年,贵阳市、清镇市、湄潭县、荔波县、贵州省赤水河流域茅台酒地理标志保护生态示范区5地获国家级生态文明示范创建荣誉,年度获评数量创贵州历史新高。
贵阳市、清镇市、荔波县获评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湄潭县、贵州省赤水河流域茅台酒地理标志保护生态示范区获评国家“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其中,贵阳市成为全国第三个成功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的省会城市。
自2017年贵州开展生态文明示范创建工作以来,已有19个地区累计拥有21张国家级生态文明示范创建“金名片”。21个示范区和“两山”基地协同推动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和经济高质量发展,成为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和美丽中国建设的贵州代表。
生态文明示范创建体系加速构建。贵州以创促建,制定印发创建指南、管理规程等文件,构建省、市、县三级创建工作体系,科学指导各地找准创建途径和模式,有计划、有步骤推进创建工作。全省9个市(州)均成立生态文明示范创建组织机构,制定创建规划。
全省生态环境优势持续巩固提升。在创建过程中,贵州统筹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以更高标准打好大气、水、土壤、固体废物污染防治和环境风险防控等5场标志性战役,深入推进白酒产业、磷污染、锰污染、生活污水、生活垃圾、危险废物和工业园区环境治理7个专项攻坚行动,不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巩固提升生态环境优势,以高水平保护助推高质量发展。
“两山”双向转化通道持续拓宽。贵州探索建立健全生态保护补偿、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和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从推进生态产品价值核算、开展试点建设等方面,支持各创建单元因地制宜探索“两山”转化路径,形成了生态修复、生态农业、生态旅游、生态工业、生态金融、生态补偿等多种实践模式,为全国“两山”实践提供了经验借鉴和参考样本。
此外,为打造国家级生态文明示范创建“预备队”,全省共有34个地方分别获得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和省级“两山”实践创新基地命名,形成省级、国家级示范试点互为接续和补充的格局。
“我们将深入贯彻落实全国、全省生态环境保护大会精神,持续提升生态文明示范创建水平,从完善示范创建体系、放大示范创建效应、扩大示范创建覆盖面三个方面发力,以生态示范创建助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为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贵州提供有力支撑。”省生态环境厅党委委员、副厅长罗鸿翔表示。(记者 王瑶 程佩佩 旷光彪)
- 藏粮于技关键在授农以技2025-05-09 12:05:58
- 科技“好收成”助农民“好收益”2025-05-09 12:05:17
- 宁夏首次入选全国地质灾害应急避险典型案例2025-05-09 12:05:03
- 江西抚州金溪县持续完善城市功能惠民生 建好口袋公园 𔁩-05-09 12:05:15
- 云南完成百万余株古树名木数据更新2025-05-09 12:05:37
- 山东德州夏津县 这里有中国现存规模最大的古桑树群2025-05-09 12:05:42
- 发展林下经济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 我国林下经济年产值超1万2025-05-09 12:05: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