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洛阳龙门石窟洞窟墙壁内首次发现石刻造像
新华社郑州4月12日电(记者桂娟、袁月明)记者从龙门石窟研究院获悉,日前,考古人员为配合龙门石窟东山擂鼓台区域维修加固与水害治理项目,对擂鼓台南洞前壁(西墙)内的填土进行随工清理时,发现了较多精美遗物,其中包括石刻造像和建筑构件80余件。
“这是龙门石窟考古工作中一次石刻造像的集中出土,也是首次在古代维修工程的墙壁内发现造像。”龙门石窟研究院历史人文研究中心主任路伟说。
修缮后的龙门石窟擂鼓台南洞现状。新华社发(龙门石窟研究院供图)
位于河南洛阳的龙门石窟,距今已有1500余年历史。擂鼓台位于东山石窟区的南端,为东山石窟区开凿较早、规模较大的一组洞窟,由北、中、南三洞及窟外崖面多个小龛构成相对独立的区域。
据了解,擂鼓台南洞前壁(西墙)由石块、青砖垒砌而成,厚度约1.3米。考古人员在墙的内部填土中,发现有遗物填充,经清理,这些遗物逐层摆放,垒砌于墙内。
“本次出土的遗物以石刻造像为主,有佛头、菩萨像残件、头部残件、花纹残件、莲座残件、造像脚部残件等。初步观察,多数造像残件可以拼对修复。目前正在对出土遗物进行室内整理,拟进行清洗和拼对、粘接等。”路伟表示,其中一件圆雕佛头保存较为完整,高38厘米、宽22厘米、厚19厘米,头顶有高肉髻,面相丰满圆润,神态恬静祥和,具有鲜明的龙门盛唐造像风格。
部分佛头出土情况。新华社发(龙门石窟研究院供图)
考古人员根据此前擂鼓台区窟前遗址考古发掘成果及历史文献记载综合分析推断,擂鼓台南洞墙内造像的填埋时间应该在明代中晚期,目的主要是在修复加固洞窟墙壁时节省砖石等用料。
“新发现对于研究龙门石窟唐代造像艺术、擂鼓台区历史文化和历史沿革、古代维修加固历史和地震史、经济社会状况等都具有重要价值,并对深化龙门石窟保护研究有重要意义。”路伟说。
- 藏粮于技关键在授农以技2025-05-09 12:05:58
- 科技“好收成”助农民“好收益”2025-05-09 12:05:17
- 宁夏首次入选全国地质灾害应急避险典型案例2025-05-09 12:05:03
- 江西抚州金溪县持续完善城市功能惠民生 建好口袋公园 𔁩-05-09 12:05:15
- 云南完成百万余株古树名木数据更新2025-05-09 12:05:37
- 山东德州夏津县 这里有中国现存规模最大的古桑树群2025-05-09 12:05:42
- 发展林下经济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 我国林下经济年产值超1万2025-05-09 12:05:37
- 辽宁沈阳:“硬核混搭”提升文旅“心价比”05-10
- 山西太原:集章“打卡”,逛不腻05-10
- 更多外国人晒出“中国游”体验05-10
- 广东:一体化服务迎客来05-10
- 中俄艺术家全新合作版《叶甫盖尼·奥涅金》上演05-10
- “中国购”接棒 入境游持续迸发强劲活力05-10
- 全国157家培养单位已设立科技小院1800余个05-10
- 早期脊椎动物古椎鱼演化之谜揭开05-10
- 大力传承老一辈科学家求真务实光荣传统 ——中国科学院举办青年先0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