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港珠澳大桥施工过程:沉管安装 三战伶仃洋
资料图:港珠澳大桥建成通车之后,珠海和香港两地的通行将从过去的陆路3、4个小时,水路1个多小时,压缩到30分钟的车程。图为连接隧道和桥梁的人工岛。 中新社记者 陈骥旻 摄
目前港珠澳大桥33节沉管已经成功安装了28节,这个过程可以说是困难重重。据介绍,在安装E15节沉管时,就因为回淤的问题,遭遇了三次浮运,两次返航的困境。
2014年11月15日是E15节沉管沉放的“窗口期”。当沉管浮运到系舶位置,准备沉放时,突然发现,基床上可能有四到五公分的回淤,条件不利于沉放安装。为了保证安装质量,他们选择中止安装,沉管返航!
港珠澳大桥岛隧工程沉管安装项目副书记 王有祥:为了一种不确定性,我们去做了一件从来没做过的事。
经过两三个月的精心准备之后,2015年2月24日大年初四,E15再次出征。为了确保这次沉管能够顺利安装,大家做足了所有的准备工作。
港珠澳大桥岛隧工程沉管安装项目副书记 王有祥:我们做了238个风险管控点,非常详细。238项,我们把能够想到的,用头脑风暴法,全都想到了。
但是,天不遂人愿,当船队还未到达系舶位置时,前方就传来消息:E15沉管碎石基床尾部突然发现大面积异常淤积物,厚度达到五到六十厘米。
港珠澳大桥岛隧工程沉管安装项目副书记 王有祥:看到大屏幕上的回淤之后,我第一反应是惊呆了。干基床施工以来从来没有见过这种基床,这么可怕的一种基床。
看到潜水员打捞上来的满满一箱的淤泥,在场所有的人都惊呆了。由于第一次出现回淤后,施工人员清理了基床槽底的淤泥,而基槽边坡上面覆盖了一层薄薄回淤物,当回淤物受到外力扰动后发生了雪崩般的“塌方”。遇到这样大面积的泥沙回淤,已经不具备沉管安装条件,只能返航。
港珠澳大桥岛隧工程沉管安装项目副书记 王有祥:哭,都哭了,全都在抹眼泪,我也在抹眼泪,哭得一塌糊涂。但是哭完了以后,老老实实地穿戴好了,再找新的气象窗口,再拖回来。
2015年3月24日,浮运船队携E15沉管第三次踏浪出海,经过数轮观测、调整后,E15沉管在40多米深的海底与E14沉管精准对接。
港珠澳大桥岛隧工程沉管安装项目副书记 王有祥:以往成功了大家都会鼓掌,但是那次成功了,大家一言不发,其实就是一种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感觉吧。
- 从《哪吒2》到LABUBU——爆款折射中国文化自信与创造活力2025-06-28 02:06:19
- 夏季达沃斯论坛|这里有一场文化盛宴,让人流连忘返!2025-06-28 02:06:57
- “清新福建”文旅推介会暨海丝文化精品展在开罗举行2025-06-28 02:06:27
- 强化航空安全,多地持续升级充电宝管理2025-06-28 02:06:27
- 高铁出行新福利!铁路“轻装行”服务6月28日启动2025-06-28 02:06:40
- 国务院常务会议解读丨惠企利民!“高效办成一件事”又有新部署2025-06-28 02:06:37
- “津牌”科技展品吸引全球目光 新质生产力成热议焦点2025-06-26 04:0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