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岭古镇,除了古老还应有什么?(图文)

作者:
发布时间:2016-08-10 09:23:50
来源: 陕西日报

核心提示: 没有哪一座山脉像秦岭这样哺育着中华文明的进程,也没有哪一座山脉像秦岭这样深刻地影响着中华文明的进程。而秦岭中众多文明的印记,美丽的乡愁,文化的血脉都与其中大大小小的古镇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古镇成为秦岭的心脏,在它的张弛跳跃中蹦出民族深处的血脉。

 

 

本文配图均为柞宣发

 

 

本文配图均为柞宣发

 

 

本文配图均为柞宣发

没有哪一座山脉像秦岭这样哺育着中华文明的进程,也没有哪一座山脉像秦岭这样深刻地影响着中华文明的进程。而秦岭中众多文明的印记,美丽的乡愁,文化的血脉都与其中大大小小的古镇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古镇成为秦岭的心脏,在它的张弛跳跃中蹦出民族深处的血脉。

对于古镇,陕西有深刻的认识。从2013年起,我省全面启动31个文化旅游名镇(街区)建设工作,这31个旅游名镇分布于陕西省10个市。其中在秦岭里的古镇包括周至县厚畛子镇、户县祖庵镇、宁强县青木川镇、洋县华阳镇等21座古镇,占有陕西古镇的大半。

不同的古镇,有不同的故事,是历史的信息,也是今人的感悟。古镇是厚重历史具体化的表现,更是和秦岭相关的最真实的生活。问题是面对古镇,除了面对它的古老,我们还应该关注它什么?什么才是古镇在历史长河中、在人们生活中,熠熠生辉的永久方法?

    1 古镇的传奇,不只是写在书中的故事

每一个古镇都充滿着传奇的故事,每一个古镇都有着丰厚的文化内涵,岁月的打磨使古镇的历史显得越发厚重。“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我希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轻吟着戴望舒的名诗《雨巷》,在雨中,漫步古镇街头,踏上明清时代遗留至今的青石板道,这里就是青木川古镇。

青木川古镇位于宁强西北角,地处川、陕、甘三省交界处,素有“一脚踏三省”之说,更有“鸡鸣闻三省”之誉,特殊的地理方位使青木川成为秦蜀文化荟萃之地,人文底蕴丰厚,充满传奇色彩。

青木川曾是入川的要道之一,历经岁月沧桑,一条“回龙场”古街从南向北把小镇拉得悠长,犹如弯弓一般。现存古朴独特、雕梁画栋的古建260余间,是不可再生的历史文化遗产,古街上近百户人家都是二进二出的两层四合院结构,保存度80%。

提起青木川,就不得不提一个人,那就是魏辅唐,辅仁中学是青木川浓墨重彩的经典之作,也是魏辅唐最杰出的手笔,作为“乡绅文化”的杰出代表,其人出身悍匪,却在骨子里流淌着开明知识分子的血液,在青木川演绎了一段匪与侠交相辉映的传奇。

随着著名作家叶广岑的长篇小说《青木川》的问世,以及据此改编成电视剧《一代枭雄》的热播,这两张亮丽的名片更使青木川越发闻名遐迩,慕名探访的游人络绎不绝。

此外,与之相媲美的还有漫川关古镇,一条青石铺筑的小巷,一街两边雕梁画栋的古建筑,一声声柔肠软语的问候,一群群婀娜多姿穿街走巷的青春少女,走进漫川关古镇,一如走进了唐诗宋词的烟柳画桥,又好似走进了灯红酒绿的现代都市。

漫川关古镇地跨陕鄂两省,为陕西东南首镇,素有“朝秦暮楚”之说。现存文物古迹有骡帮会馆、北会馆、武昌会馆、千佛洞、蛮王洞、乔村古文化遗址等,占地约35000平方米,是陕西省保留最完整、最大的明清古建筑群,尤其骡帮会馆双戏楼结构严谨,飞檐斗拱、雕梁画栋,气势恢宏,对研究我国明清建筑艺术具有很高价值,已连同乔村古文化遗址被陕西省政府批准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古镇漫川关不仅古风犹存,新貌迷人,难怪人们赞曰:“漫川关,景色鲜,不似江南胜江南”。

    2 古镇的想法,也着新衣也着情

    事情总是双面的,如果说古老是古镇吸引人的地方,古老也同时给古镇的发展带上脚镣。如何保护?如何利用?如何协调?成为重要命题。

热爱古镇,因它的身上有故事、有传奇、因为它的脚下有历史磨出的石板,有乡愁开出的花。现代人生活在水泥森林里面,压力可想而知,人们总会不由自主地联想到前人的生活模式,并且充满着向往和想象,回归自然,追求原始,因此不少人选择前往古镇,去寻找前人留下的足迹。

无论是田园小镇照金、渭川烟雨朝邑镇、还是古炉传奇陈炉镇、秦岭花海双石铺镇,大家都再熟悉不过了,每一个小镇都是一部部深邃的历史画卷,一座又一座的古镇,一个又一个的感悟,都透出远古的气息。以它们为代表的陕西31个旅游文化名镇,逐渐成为陕西旅游新的增长点。

问题是古镇不应该只是古老,古老带来历史,也带来陈旧,修复维护,才能让古镇所含的文化传承。古镇应该有自己的新衣。

陕西文化旅游名镇的建设从2013年7月启动以来,31个文化旅游名镇累计开工建设项目1267个,完成投资97.07亿元,创建4A级景区8个,3A级景区10个。这31个文化旅游名镇的建设原则是保护修复、修旧如旧;建设重点是保护修缮文物古迹、历史建筑和传统民居,努力继承历史原貌和文化特色。

古镇的建设,还应有思考,有感情。让更多的人来,让古镇成为更多人情之所牵,心之所念,是古镇建设保护的应有之意。

目前,随着各镇旅游产品体系、服务体系的逐步完善,有的古镇已成为重要旅游目的地,接待游客人数、旅游收入大幅增长。据统计,2015年,双石铺镇接待游客243万人次,旅游收入23.7亿元;照金镇接待游客140.4万人次,旅游收入7亿元;青木川镇接待游客108.9万人次,旅游收入4.69亿元;石泉文化旅游街区接待游客97.9万人次,旅游收入4.26亿元。

发展缓慢就淘汰,发展良好就增补,文化旅游名镇实行末位淘汰制,6月16日,我省文化旅游名镇进行了动态调整,淘汰了5个发展较慢的小镇,即蓝田县葛牌镇、汉阴县双河口镇、周至县厚畛子镇、永寿县永平镇、神木县高家堡镇。新补充了5个建设成果显著的小镇,即西乡县骆家坝古镇、延川县文安驿古镇、佳县佳芦镇、旬邑县马栏镇、丹凤县棣花古镇。

陕西有着厚重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获得第四届茅盾文学奖的长篇小说《白鹿原》可谓是一部渭河平原五十年变迁的雄奇史诗,一轴中国农村斑斓多彩、触目惊心的长幅画卷。人文陕西,山水秦岭,依托于陈忠实老先生的巨作《白鹿原》,陕旅集团将历史的印记重新搬回到人们的视线当中:秦岭山脉郁郁葱葱,脚下辋川与灞河交汇缓缓流过,美丽的滋水县城历历在目。

此外,陕旅集团更是打造了位于勉县的诸葛古镇,夜色中,冷兵器博物馆、天下武侯祠、诸葛影院、相府、空城计、白帝城托孤等更显壮美和神奇,各具特色的商铺沿着水街、旱街精巧布局,在五彩缤纷灯火的照耀下显得韵味十足,默默地向人民述说着诸葛先贤的千古传奇。

    3 古镇的考验,保护和开发之间的原则

    很多古镇原本都是古代军事要塞、经济重镇,其中拥有许多精美、独特的建筑群落,然而,古镇命运多舛,历史岁月更迭,伴随风雨的“雕琢”,又像散落于浩瀚沧海之遗珍,为了继承古镇的历史原貌和文化特色,2013年陕西省做出加快建设文化旅游名镇的决策,要求保护古镇。

从客观上来看,我省历史文化古镇发展还存在区域发展不均衡、主题同质化、文化特色不够鲜明、支撑产业不强、投资主题不够多元、推介平台创新不够的困难和问题。省旅游局提出,在古村古镇的下一步发展中,要突出“五个支撑”,即文化支撑、产业支撑、环境支撑、服务支撑和管理支撑。

古镇的开发和保护被列入重要的议事日程,凤凰古镇坐落在秦岭深处柞水县东南部45公里的社川河畔,是一个经历了宋、辽、金、元、明、清等朝代的老镇。它是陕西省首批确定的107个重点镇之一,2002年12月被列入省级第四批“古建筑群民居”文物保护单位。

据了解,自2012年以来,县委、县政府就把凤凰古镇的保护与开发列入重要议事日程,高起点规划、高标准推进,先后召开会议,组织有关职能部门奔赴乌镇、凤凰古城等地进行考察调研,在此高标准的基础上,拿出了凤凰古镇的建设方案,成立了凤凰古镇保护开发领导小组和管委会。2013年,柞水县已全面启动凤凰古镇保护开发项目建设,利用4年时间将投资17亿元,将凤凰古镇打造成中国最北方的南方古镇。近年来,柞水县把凤凰古镇保护与开发作为传承文化根脉、推动经济发展、促进群众致富的突破口。

凤凰古镇只是众多古镇中的一个,而众多古镇的开发和保护,也面临着严峻的考验。

记者了解到,文化旅游名镇的建设工作被纳入省委、省政府对各市(区)的2013——2017年度目标责任考核。省上每年评出10个文化旅游名镇建设先进镇,年终给予每镇100万元奖励。此外,未来五年,省财政将对每个文化旅游古镇每年500万元专项资金、200亩城乡建设用地指标,对达到4A级旅游景区以上的文化旅游古镇,每年安排1000万元专项资金、1000亩用地指标。

古镇之忧,忧在保护,对具有保护和开发价值的古镇,在开发和保护之间应坚持哪些原则,省社会科学院文化旅游研究中心主任张燕曾在接受采访时说,对具有保护和开发价值的古镇,应以优先保护为原则,重点保护一些有历史价值的古镇,先保护一批,后开发一批,把保护古镇和旅游开发、文明生态村建设结合起来,在城镇化、现代化的背景下,古镇要形成和保持自身的特色很不容易,而我们尽力保持其文化和生态的延续性,是保持古镇特色、体现其文化内涵的有效方式。古镇的过去藏满了历史和美丽,但它的未来究竟在哪里?我们一起在努力地走着,思考着,探索着,希望让更多的有识之士来关注这些即将消失的文化以及存在现状,重点探寻古镇发展的可持续模式。(记者 沙莎 通讯员 夏丽娜)

>更多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地方新闻 | 国内新闻 | 国际新闻 | 社会与法 | 社会万象 | 奇闻轶事 | 娱乐热点 | 明星八卦 | 综艺大观 | 影视快讯 | 楼市资讯 | 地产要闻 | 地方特色 | 饮食健康 | 厨房百科
车界动态 | 新车上市 | 购车指南 | 体坛要闻 | 篮球风云 | 国际足球 | 中国足球 | 投资理财 | 证券基金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免责申明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中地网,未经书面许可不得转载。
本站所刊登的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栏资料,均为中地网版权所有,部分作品由用户提供,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删除,本站所做之广告均属其个人行为,与本站立场无关。
网站新闻爆料:924028811@qq.com  网站广告投放(+86)0851-83809958  手机:15086320111   QQ:924028811   技术支持:贵州中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备案标识贵公网安备52050202001312号     黔ICP备12003314号-3 


中地网版权所有,未经许可,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 © 2015-2022
www.chinaerea.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