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记忆的变迁:从教科书看国家历史观转变(图文)

作者:
发布时间:2016-08-24 16:14:34
来源: 中国文化传媒网

但不久,就将美国归入了与日本同类的侵略国家。《人民日报》1946年9月的一篇文章,将鸦片战争后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历史分为三期:第一期,“逐鹿场上英俄德法日美六个帝国主义势如连鸡,互相牵制,不许一国独占巨利(如三国还辽日俄战争),侵略形式表现为划分势力范围,及‘门户开放,利益均沾’”;第二期,“苏联扶助弱小民族,日美两帝国主义代替了前期的六个(英国退居次等地位),日本自恃路近兵强,利用时机,排斥美国,企图独吞中国,侵略形式表现为日寇武力侵入中国”;第三期,“中国人民军队——八路军新四军配合苏联红军击溃了日寇以后,徘徊海上的美军,认为机会到来,非法登陆中国,嗾使蒋介石发动卖国内战,侵略形式表现为武装干涉中国内政。”这篇文章进一步认为:“一百年来,美国在帝国主义群中是一个最后存在的蛊虫,在中国是一个仅存的逐鹿者……逐鹿中国的帝国主义,从六国争逐转到日美双逐又转到美国独逐,卖国贼的出卖方式,从零售转到批法又转到出盘,这说明中国殖民地化已到了成熟期。”

1956年推出了历史课标,是红色中国的第二套历史课程标准,在其中的《小学历史教学大纲(草案)》指出:在抗日战争中,“美、英、法三国企图牺牲中国人民的利益,跟日本妥协。它们唆使蒋介石集团向日本投降”。在提到“苏德战争和太平洋战争爆发以后,世界上反对法西斯侵略的国家团结起来了”时,并没有具体展开,没有提及美国。

1995年的胜利日大会上,江泽民正式提及美国对中国抗战的正面作用,这应该是中国国家元首在国内公开场合上的第一次类似表态:

“中国抗日战争得到世界人民的支持。我这里要特别提到苏联、美国、英国等反法西斯盟国对中国抗战给予的人力、物力支持。苏联卫国战争给德国法西斯以毁灭性的打击,并同盟军一起夺得反法西斯战争欧洲战场的胜利;美英盟军在太平洋战场的反攻和苏联红军出兵东北;东南亚各国人民的抗日斗争;朝鲜、越南、美国、加拿大、印度、日本等国反法西斯战士的志愿援华行动,都是对中国抗日战争的巨大支持和宝贵援助。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丰碑上,熔铸着中国人民的卓著功勋;在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红旗上,凝结着各国友人的血迹。”

>更多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地方新闻 | 国内新闻 | 国际新闻 | 社会与法 | 社会万象 | 奇闻轶事 | 娱乐热点 | 明星八卦 | 综艺大观 | 影视快讯 | 楼市资讯 | 地产要闻 | 地方特色 | 饮食健康 | 厨房百科
车界动态 | 新车上市 | 购车指南 | 体坛要闻 | 篮球风云 | 国际足球 | 中国足球 | 投资理财 | 证券基金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免责申明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中地网,未经书面许可不得转载。
本站所刊登的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栏资料,均为中地网版权所有,部分作品由用户提供,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删除,本站所做之广告均属其个人行为,与本站立场无关。
网站新闻爆料:924028811@qq.com  网站广告投放(+86)0851-83809958  手机:15086320111   QQ:924028811   技术支持:贵州中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备案标识贵公网安备52050202001312号     黔ICP备12003314号-3 


中地网版权所有,未经许可,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 © 2015-2022
www.chinaerea.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