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瓷中的水滴为何物 收藏为何有难度(图文)

作者:燕赵晚报
发布时间:2016-08-24 17:57:10
来源: 吕冠兰

 来源: 燕赵晚报 作者:吕冠兰

  想起数量甚众的文房用具,我们就不得不佩服古人的雅致。除了闻名遐迩的笔墨纸砚等“文房四宝”外,还有很多辅助文具,比如笔筒、笔架、笔挂、笔洗、笔舐、笔船、水滴、水丞、水盂、镇尺、臂搁、墨盒、墨床、印章、印泥和印泥盒等,应有尽有,让人目不暇接,叹为观止。本文的主角,便是其中之一的水滴。

扇形青瓷水滴(清)扇形青瓷水滴(清)

  水滴为何物?古人在研墨时,要往砚台中加水。刚开始的时候,一般使用水盂直接往砚台内加,不过,水盂盛水太多,稍不小心,水就会溢出来了。所以,古人便发明了砚滴,一种可以掌控水量的新器物。清代的文化学者许之衡在其古玩名著《饮流斋说瓷》中曾言:“凡作物形而贮水不多则名曰滴。”水滴,又叫水注、砚滴,有进水孔和出水孔,一般进水孔大,出水孔小,以便往砚台之内注水时可以随时控制水量。

  即便这样的小东西,古人造的也很精致,你不得不佩服古人对写字的认真态度,以及他们对生活的精心程度。笔者收藏有一件产于清代的青瓷水滴(如图),它长9.2厘米,宽5.2厘米,高6.3厘米,造型类似商周时期的一种青铜礼器——钺,上下两边有向外凸起的弧度,左右两边也有一定弧度,并向内凹陷,总体说来,就像是从玉环上切割下来的一角。水滴上面采用浅浮雕的形式,雕刻有两枝清浅恬淡的梅花,看似只有寥寥几笔,其实已经描摹出梅花的绝妙意境,“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宛如林和靖的《山园小梅》描绘情景再现。另有两个小圆孔,以供进水和出水。

  该水滴属于清代的青瓷。青瓷是我国极为著名的一类瓷器,它施以铁为着色剂的青绿色釉,然后进行烧制而成,因其“青如玉,明如镜,声如磐”而被誉为瓷器珍宝。唐代的越窑,宋代的官窑、汝窑、龙泉窑、耀州窑等,都属于青瓷体系。唐代诗人陆龟蒙曾写诗赞曰:“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赞美的便是越窑青瓷,因为该诗流传甚广,于是古人便称青瓷为“千峰翠色”。清代时,青瓷派生出更多釉色,比如粉青釉、豆青釉和冬青釉等,釉色绿中带黄或者泛灰,胎体较薄而不均匀,浮光较强,并且其上多有纹饰。

  清代时,青瓷作为文房用具的做法在当时很是流行。清代光绪年间编撰的《龙泉县志》曾言:“哥窑器中可人清赏、供文房之用者有哥窑瓶、三山五山笔格、彝炉、乳炉、八角把杯、蟠螭镇纸、瓷印、方印色池、八角委角印色池、方圆壶、立瓜卧壶、双桃水注、双莲房水注、牧童卧牛水注、笔格内储水作注;水中丞有瓮肚圆式、钵盂式、棱肚式;笔洗有元洗、葵花洗、磬口洗、元肚洗、四卷荷叶洗、卷口蔗段洗、长方洗。龙泉窑有细花水中丞,笔洗有双鱼洗、菊花瓣洗、钵盂洗、百折洗。俱极精工,为世所贵。”

  因为器型很小,砚滴往往不被人重视,流传下来的不是很多,所以收藏起来有一定难度。不过,越是细小的东西,越能显出它的韵味儿。砚滴便是这样,它们古雅别致,丰富多彩,于是,强烈浓郁的中华文化气息扑面而来,每一件水滴,都是一首温润雅致的诗。

>更多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地方新闻 | 国内新闻 | 国际新闻 | 社会与法 | 社会万象 | 奇闻轶事 | 娱乐热点 | 明星八卦 | 综艺大观 | 影视快讯 | 楼市资讯 | 地产要闻 | 地方特色 | 饮食健康 | 厨房百科
车界动态 | 新车上市 | 购车指南 | 体坛要闻 | 篮球风云 | 国际足球 | 中国足球 | 投资理财 | 证券基金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免责申明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中地网,未经书面许可不得转载。
本站所刊登的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栏资料,均为中地网版权所有,部分作品由用户提供,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删除,本站所做之广告均属其个人行为,与本站立场无关。
网站新闻爆料:924028811@qq.com  网站广告投放(+86)0851-83809958  手机:15086320111   QQ:924028811   技术支持:贵州中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备案标识贵公网安备52050202001312号     黔ICP备12003314号-3 


中地网版权所有,未经许可,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 © 2015-2022
www.chinaerea.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