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陆生野生动物种类再增8种
央广网北京4月20日消息(记者 王进文)4月20日,京华飞羽2025北京市第43届爱鸟周宣传活动在昌平区白浮泉公园拉开帷幕。活动现场,北京市园林绿化局发布《北京市陆生野生动物名录(2025)》。名录显示,全市陆生野生动物已达33目108科620种,较2024年的612种新增8种,新增加的8种全部为鸟类,目前鸟类已达527种。其中,栗树鸭、黑海番鸭、蛎鹬、青藏沙鸻、白冠攀雀等5种鸟类均于河边或水库发现;荒漠林莺、棕胸蓝姬鹟、中华长尾雀等3种鸟类,经市园林绿化局组织专家鉴定后确认为北京新增加物种。
活动现场(央广网发 何建勇 摄)
活动现场启动“京华飞羽”北京鸟类影像大赛,此前同系列北京公园观鸟邀请赛共吸引来自全国20个省市区32个城市的20支专业观鸟队伍参与。活动中,10只经救护且符合野外放归条件的鸟类重返蓝天。
放飞鸟类(央广网发 何建勇 摄)
北京处于环渤海地区核心位置,是东亚—澳大利西亚候鸟迁徙通道上的关键枢纽之一。近年来,北京地区的鸟类保护成绩显著,其独特的地理位置、优质的生态环境以及严格的野生动物保护措施,为迁徙通道上的候鸟提供了安全的栖息和觅食环境。目前,永定河、潮白河、北运河、泃河以及拒马河五大河流实现全线贯通,森林、灌丛等六大生态系统也为候鸟提供了理想的栖息环境。官厅水库、延庆野鸭湖湿地等保护区常能看到成千上万的候鸟在此停歇,丹顶鹤、黑鹳等国家一级保护鸟类也有出现。北京还为黑鹳、褐马鸡等珍稀鸟类设立保护区和保育小区,标志野保工作已进入精准管理阶段。如今,北京平原区及山区的绿色大斑块已初具规模,重要生态廊道的完整性和连通性也在不断提高。
本次活动黄(渤)海各省市代表齐聚北京,共商构建鸟类协同保护大平台。在京津冀晋野生动植物大保护平台的支持下,北京积极深化京津冀晋四地野生动植物保护伙伴关系,成立京津冀生态协同专题工作组。此外,京津冀三地联合成立鸟类等野生动物联合保护工作协调小组,共同实施《京津冀鸟类等野生动物联合保护行动方案》。通过跨区域生态协同合作,京津冀地区建立起野生动物保护长效机制,为候鸟等野生动物提供更为严密的安全保障,织密候鸟迁徙的“安全网”。
近年来,北京市相继发布《北京市野生动物保护管理条例》《北京市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北京市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北京市鸟类迁徙通道保护工作方案(2023—2035年)》等野生动物保护地方性法规及规范性文件,并建立了野生动物保护管理执法协调机制。
接下来,北京市园林绿化局、市公安局等20余个部门将进一步强化“林长制”与“22+6”执法协同机制,明确压实野生动物栖息地保护、非法交易打击等关键责任,织密“行政+司法+社会”三位一体的生态保护网络,为野生动物保护构建起全方位、多层次的“立体防线”。
- 北京市陆生野生动物种类再增8种2025-04-20 08:04:42
- 男子打工嫌钱少 深夜抢劫便利店2016-09-06 03:09:19
- 好支书荣登“好人榜”2016-09-06 02:09:53
- 举报机动车违法将有具体标准2016-09-06 02:09:29
- 今起城镇居民医保参保缴费启动2016-09-06 02:09:18
- 一年级小豆包先识字后学拼音2016-09-06 02:09:06
- 今起派出所不再开20类证明2016-09-06 02:09:58
- 北京市陆生野生动物种类再增8种04-20
- 第15届北京国际电影节产业论坛举行 中外电影人对中国市场充满信心04-20
- 外贸企业如何做好国内大市场生意?转型内销需要注意啥?04-20
- 首个“百年外滩”云党课上线04-20
- 上海市领导走访这些企业,传递怎样的信号?04-20
- 上海交大发布《中国居民金融素养报告》04-20
- 上海自然博物馆“中国恐龙大展”5月18日开幕04-20
- 津豫联动引领甲骨文艺术新风尚04-20
- 重庆制造业向“绿”而行再提速0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