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余生来保护一间房子的女医生

作者:
发布时间:2016-08-02 10:47:47
来源: 腾讯大渝网

人到了可以谈论“余生”的年龄,一般会只选一件事来做。

有这么一类人,在余生要做的这件事,其实跟出生那会儿是一样的,只要还活着,这事就不算完,就得继续做下去。

这件事,就叫做梦想,你要叫它信仰,那也可以。所以这类人的特征,用一句歌词就能概括:还记得年少时的梦吗?像朵永远不凋零的花。

我们今天要说的这个人,手里就攥着这样一朵花。

她叫汪炼,一个66岁的女医生;她虽然是医生,却一辈子都在跟一间房子打着交道;为了保护这间房子,过去40年她经常被迫拆掉它,然而现在,她不想再拆了,说保护,那就真的是保护。

这间房子拆也好,保也好,不但关系到房主的利益,更关系到这个星球上所有人的人生际遇,因为——

它是所有人来到这个世界上,第一个温暖的家。

这间房子,就叫子宫。

 

用余生来保护一间房子的女医生

 

梦想从一件白大褂开始

1950年,汪炼出生在重庆,妈妈也是一名医生。“小时候,大家都穿着一片灰蓝黑色的衣服,看上去虽然整齐,但也很单调。只有妈妈的白大褂,让我痴迷般和向往。”

普普通通的白大褂,在那时的汪炼心里,不但具有视觉上的美学特征,还代表着一个美丽的身份——白衣天使。

“所以我立志以后一定也要穿上白大褂,成为一个像妈妈一样的人。”汪炼从此开始了对梦想的执着追求。

1972年大学毕业,汪炼分到了江北区第一医院妇产科,师从我国著名妇产科专家、重庆医科大学教授凌萝达,成为一名妇科医生,一做就是40年,从医生做到了副院长。而江北区第一医院,也在那时候成为重庆市妇产科排名前三的医院。

突然不想再做子宫切除手术

从医40多年,汪炼挽救过很多生命,也目睹了许多无奈与悲伤。一个至今刻骨铭心的案例,发生在多年以前。

“她是一个清清爽爽的重庆姑娘,怀孕8个多月难产,前置胎盘,宫口未开,当送到医院来的时候,胎儿已经死亡了,她也面临着失血性休克,要想保住生命,唯一的办法就是切掉整个子宫。”

女子的丈夫抓住汪炼的胳膊哭喊着:“医生,救救她!”汪炼跟他说:“一旦切除子宫,你爱人不能生育,也会有一些其他的影响,你一定要好好照顾她!”男人使劲地点着头:“我会的!”

手术很顺利,患者捡回了一条命。然而3个月后她来复诊时,却十分憔悴,整个人苍老了许多。半年后汪炼得知,她离婚了。

“她哭着跟我说,我切掉子宫活了下来,但这辈子就算完了。”汪炼无奈地说。

失去子宫到底有多痛苦?毕淑敏在《费城被阉割的女人》中这样写到:我从手术中醒来,但身体却一天天差了,做爱完全没有感觉,但是手术前,没有人告诉我接下来的生活竟会是这样。

人生往往就是这样无奈:为了保护它,所以要毁掉它。

然而汪炼再也不想做任何与切除子宫有关的手术。她需要找到更好的救人办法,也需要梳理医生与病人之间的关系:

这种关系,难道仅仅就是治好OK、打完收工这么简单吗?

 

用余生来保护一间房子的女医生

 

从医40余年,今年66岁的汪炼

“日出之国”那个叫Wang的婴儿

这样的思考,经历了很长时间,直到经历两次难忘的援外医疗之后,才有了结果。

基里巴斯,太平洋岛国,全球最不发达的国家之一,缺医少药,交通不便。1994年,44岁的汪炼受组织委派,作为第三批中国援外医疗组组长,带队去了那里。

“有天晚上,一位孕妇忽然前置胎盘阴道大流血,需要紧急救助,于是在原始部落一个四面无墙的草棚里,饭桌当手术台,我经受了医生生涯中最严峻的一次挑战。”

没有吸引器,没有监护仪,没有氧气,更没有无菌环境,这种条件下剖腹手术及麻醉需冒极大风险。当婴儿发出第一声啼哭,宣告母子平安,在场的岛民们都欢呼起来:中国医生是上帝的使者,给他们带来了生的希望。

基里巴斯虽小,却是一个同时跨越赤道和国际日期变更线的奇妙国家,也是地球上最早进入新一天的国家。新的一天开始了,汪炼听到的第一句话竟是:“Happy birthday,docter Wang !”原来那天正好是汪炼的生日,她这辈子来得最早的一个生日。

那个婴儿的名字叫Wang·Marua。婴儿母亲用汪炼的姓氏给孩子取的名字,她坚信汪炼是上帝派来的使者。

十年后,她又带队去巴布亚新几内亚援外。

有一次,当汪炼出诊一位难产病人时,看到当地的一位护士让宫缩疼痛的病人咬着自己的手臂,就问她:“她是你的亲人朋友吗?”“NO,I don't know her,She is just a patient.(她只是一个患者)”“那你为什么对她这么好?”“Because I am a nurse!”

那一刻,汪炼的心灵受到很大的触动——不管能否治愈,你都要与她感同身受,医生与患者,不就应该是这种关系吗?医疗的本质就是关爱,而不是交易,难道不是这样吗?

今天,汪炼悟到的这种医患关系,早就挂到了大大小小的医院墙头:

有时去治愈,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

 

用余生来保护一间房子的女医生

 

1995年,时任外交部副部长李肇星前往基里巴斯看望慰问中国援外医疗组、右四为李肇星,右二为汪炼

60岁,从“强拆”到“抗拆”

2010年,60岁的汪炼该退休了,然而当国内著名的超声无创治疗专家王智彪教授邀请加盟时,她却一口答应了。

2010年,习近平在重庆视察王智彪领衔的超声医疗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时指出:“海扶是一项造福百姓的技术,要积极建示范医院,加强临床推广。”

很快,2011年,超声医疗国家工程研究中心、重庆医科大学、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三家合作,成立了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海扶医院;

这家医院的院长,就是年过花甲的汪炼。她和这家医院最重要的工作,就是保护子宫。

子宫肌瘤是一种良性肿瘤,却是常见的妇科疾病,当它很小的时候,你确实可以忽略它,但它是会慢慢长大的。随着它的长大,女性就会常被子宫增大、月经量增多、不孕不育等痛苦所困扰,最终还是必须治疗。

在汪炼40年的从医经历中,由于缺乏相应技术,当子宫肌瘤或子宫腺肌症发展到一定程度时,手术方案就是开刀、微创等等,会给患者带来二次痛苦;遇到严重的,就只能切除子宫,救回患者的命,但却毁掉一个女人此后的尊严与幸福。

子宫是所有人来到这世上的第一个家,它关系到家庭和睦与社会和谐,需要这个国家用最好的办法,来保护它。

习大大所说的“海扶技术”,就是我国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专利医疗技术——海扶超声消融。它的基本原理,是使用超声聚焦刀透过患者体表,直接杀灭各类实体良恶性肿瘤,不再需要开刀或微创,治疗过程无创伤、不出血,术后腹部无疤痕,既能保护子宫完整,又能避免开刀导致的卵巢功能早衰。

回顾200年来的外科手术演变史,从大创到微创,再到无创,不仅仅是技术的进步,更是医学理念的进步,意味着医学对人本的回归与升华。

就是用这样的理念和技术,实现着从“强拆”到“抗拆”的转变。

 

用余生来保护一间房子的女医生

 

汪炼和海扶刀第一发明人王智彪教授一起看MRI的片子

YY、QQ和微信的公益之路

中国有6500万子宫肌瘤患者,每年有150多万女性遭遇子宫切除的悲剧。“很多患者都有咨询需求,然而在许多医院平均门诊时间只有不到5分钟,患者花了不少时间和价钱买来的专家号,可能连专家的正脸都看不到,更别说充分交流了。”

那怎么办?

汪炼和她的医生团队想到了网络问诊这个好办法。跟很多民营医院不一样的是,她们想做的是真正的免费公益问诊,汪炼为此定了三条规矩:

第一,有问必答;第二,长期坚持;第三,有病说病,没病说预防保健,绝不忽悠网友来医院。

1950年出生的老知识分子,那种固执和纯粹,有时候让人不好理解。

2011年6月18日,海扶医院开设了第一个网络语音公益问诊平台,用的是YY语音,后来又从YY转到QQ,至今做了256期。这意味着从20011年6月18日到2016年6月,每个周五的19:30~21:30,它都会准时开始,从没有一周间断。包括汪炼在内,所有参与的医生无论在重庆,还是在伦敦、首尔出差,哪怕是春节期间,都会准时上线与病人交流。

5年,256期,3000多名患者在这个语音平台上,得到了准确的医疗建议。

 

用余生来保护一间房子的女医生

 

汪炼和她的医生团队:一个颜值爆表的博士、硕士群体

现在,汪炼又玩起了微信。她的个人微信号,成了国内乃至美国、加拿大、欧洲等各国患者的移动互联公益问诊平台,人多到难以应付。

她随时都在新建微信群,然后把每天都在加她微信的咨询者,一个个分发到微信群去,由她和助理轮班值守,全天候逐一回答大家的问题。

现在汪炼又找到了一个效率更高的办法——微信健康公益大讲堂,定期进行专家讲座,在她所掌握的所有微信群里同步直播。

“我总有一天要退下来,但是我的团队,以及海扶的理念却会永远留下来,并一直坚持下去。以后当我想起自己这一生,我可以毫不犹豫地说——我是一个医生,我对得起我的白大褂。”

这是汪炼在66岁这个人生节点上,做出的余生宣言。

 

用余生来保护一间房子的女医生

 

汪炼和她的团队定期举行的微信公益大讲堂 在数十个微信群同步直播

人物档案

汪炼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海扶医院院长、妇产科主任医师、重庆市子宫良性疾病微无创治疗研究中心副主任、重庆市外阴疾病微无创治疗究中心副主任、重庆市生殖健康学会生殖医学专业委员会委员

从事妇产科临床、科研、教学工作40余年。曾受国家卫生部派遣,多次以中国医疗队队长身份参加基里巴斯首都医院、巴布亚新几内亚首都医院医疗援助。 “2014—2015年度中国十大妇幼天使”(光明网与摇篮网共同主办)

>更多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地方新闻 | 国内新闻 | 国际新闻 | 社会与法 | 社会万象 | 奇闻轶事 | 娱乐热点 | 明星八卦 | 综艺大观 | 影视快讯 | 楼市资讯 | 地产要闻 | 地方特色 | 饮食健康 | 厨房百科
车界动态 | 新车上市 | 购车指南 | 体坛要闻 | 篮球风云 | 国际足球 | 中国足球 | 投资理财 | 证券基金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免责申明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中地网,未经书面许可不得转载。
本站所刊登的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栏资料,均为中地网版权所有,部分作品由用户提供,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删除,本站所做之广告均属其个人行为,与本站立场无关。
网站新闻爆料:924028811@qq.com  网站广告投放(+86)0851-83809958  手机:15086320111   QQ:924028811   技术支持:贵州中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备案标识贵公网安备52050202001312号     黔ICP备12003314号-3 


中地网版权所有,未经许可,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 © 2015-2022
www.chinaerea.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