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学校美育工作,湖南再“出招”

作者:杨斯涵
发布时间:2025-04-20 20:09:01
来源: 新湖南

 原标题:

普通高中艺术课程不少于108课时!加强学校美育工作,湖南再“出招”

到2027年,全省美育课程教育教学质量全面提升,面向师范类专业学生开设美育课程实现全覆盖,建设一批学校美育名师工作室;到2032年,优质均衡的美育更加普及,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普遍提高,教师美育素养显著提升,学校美育氛围更加浓厚,学校美育工作体制机制更加健全,成效明显增强……

4月16日,湖南省教育厅印发《湖南省全面实施学校美育浸润行动工作方案》(下称《方案》),八大行动十七条措施加强学校美育工作,将音乐、美术、舞蹈、戏剧等美育活动纳入校园生活的各个方面,将通过持续努力,全面形成全覆盖、多样化、高质量的具有湖南特色的现代化学校美育体系。

全方位推进学校美育改革

课程体系建设是关键。《方案》指出,各校要充分发挥艺术课程在学校美育中的主渠道作用,严格按照各学段课程标准开齐开足上好艺术课程。义务教育阶段艺术课程小学每周不少于4课时,初中每周不少于2课时;高中阶段艺术课程普通高中不少于108课时,非艺术类中职学校不少于72学时;高校落实本、专科学生修满公共艺术课程至少2个学分的基本要求,鼓励将艺术课程纳入研究生教育公共课程体系。

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积极提供多样化、个性化的艺术选修课程和课后服务,帮助学生学习掌握1—2项艺术专项特长。同时,构建完善艺术学科与其他学科协同推进的美育课程体系,挖掘各学科美育价值,建设融合湖湘优秀文化的美育课程群,推动五育融合,并建立课程教学监测与反馈机制。

同时,大力推进艺术教育教学改革,坚持“审美提升在前+专项特长随后”的教学理念,形成小学阶段兴趣化、初中阶段多样化、高中阶段素养化、大学阶段通识化的美育课程共识。

各地要按照标准配足专兼职美育教研员,学校明确分管负责人,成立美育教研组或公共艺术教育中心,定期开展教科研活动。加强专业指导,成立湖南省中小学和高校美育教学指导专业委员会。设立省级美育教科研项目,加强美育教学改革、乡村美育建设、大美育学科融合、五育融合发展等实践研究,形成一批美育教科研优秀成果。

此外,在艺术人才培养方面,各校要加强艺术特长生一体化选拔和培养,举办全学段独唱、独奏、独舞比赛,鼓励设立艺术类特色高中,支持高校建好国家级、省级一流艺术类专业、课程和高水平专业群,创新艺术类拔尖人才培养机制。

遴选一批师范生美育实习基地

作为教育活动的实施者,师资水平也是关注的焦点。《方案》要求,各校要抓好教师源头培养。将美育课程纳入师范类专业学生人文素养课程,全面提高师范生美育素养。遴选一批师范生美育实习基地,遴选一批基础教育美育名师作为实践导师进行指导。

同时,面向全体教师开展美育浸润培训,将其纳入教育系统领导干部和教师培训计划。各地各校还将举办多层次、可选择的美育专题培训,在新教师入职培训中增加美育内容,形成常态化的菜单式培训机制。此外,鼓励各地建设多学科教师共同参与的美育名师工作室,构建美育名师和各学科教师学习成长共同体,形成一批具有示范引领作用的美育改革成果和优质资源,实现“培养一个、带动一批、辐射一片”的目标。

家校社协同推动美育工作全面开花

《方案》要求,扎实推进我省中小学生全员文体活动,全面构建起“人人都参与、班班建队伍、周周有比赛、月月搞活动”常态化学校艺术展演机制。省、市、县定期举办学生艺术成果展示交流活动,学校每学期至少举办一次全员参与的展演展示活动。

全方位利用校内资源营造美育氛围,鼓励班级创办艺术角,支持学校建设小型美术馆、音乐厅等,设置学生展示平台。开展发现“大美校园”活动,建设丰富多样的艺术社团,利用艺术教师、非遗传承人等资源,设立合唱、舞蹈、湘绣等社团和兴趣小组,在课后服务中增加艺术类项目。

同时,各地应结合本地区实际情况完善学校和教师开展美育浸润工作的考评机制,完善初、高中艺术科目学业水平考试,艺术科目采用过程性与终结性考核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成绩以等级形式呈现,结果计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高校要强化审美素养和创新意识的评价。完善学校美育工作自评和年度报告制度。

而针对乡村学校,《方案》要求,用好全国和湖南省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共建共享优质美育教学资源;因地制宜推进县域内优秀艺术教师流动授课,加强城乡网络联校建设,让乡村孩子在本校也能享受高质量艺术教育

建立高校与中小学、城乡学校之间“手拉手”相互学习交流和帮扶机制,探索高校艺术社团和乡村学校双向交流机制。鼓励美育名师进乡村支教送教、乡村美育教师进城市跟班学习。鼓励城乡学校结对开展研学实践活动。

此外,《方案》表示,还将依托国家智慧公共服务平台,加快数字技术在学校美育的场景应用。打造湖南美育数字资源共享平台,推进美育精品课程、优质教学资源、教师培训资源、优秀艺术作品、虚拟场馆等共建共享。鼓励各地各校探索运用云展览、数字文博虚拟演出、全息技术等建设区域性数字美育体验中心,开展美育展示展演活动。

我省还将构建全社会协同育人机制,挖掘湖南地方特色文化,丰富美育教育资源。推动公共场馆、文艺院团等社会资源为学校美育服务,引导学生走进各类文化场所,享受优质美育资源。加强家庭美育引导,发挥家校社协同育人作用,提升师生和家长美育素养。鼓励有条件的学校开展中外学生艺术交流活动,促进美育成果互鉴和文化创新。(杨斯涵)

>更多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地方新闻 | 国内新闻 | 国际新闻 | 社会与法 | 社会万象 | 奇闻轶事 | 娱乐热点 | 明星八卦 | 综艺大观 | 影视快讯 | 楼市资讯 | 地产要闻 | 地方特色 | 饮食健康 | 厨房百科
车界动态 | 新车上市 | 购车指南 | 体坛要闻 | 篮球风云 | 国际足球 | 中国足球 | 投资理财 | 证券基金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免责申明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中地网,未经书面许可不得转载。
本站所刊登的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栏资料,均为中地网版权所有,部分作品由用户提供,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删除,本站所做之广告均属其个人行为,与本站立场无关。
网站新闻爆料:924028811@qq.com  网站广告投放:15086320111   QQ:924028811   技术支持:贵州中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备案标识贵公网安备52050202001312号     黔ICP备12003314号-3 


中地网版权所有,未经许可,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 © 2015-2025
www.chinaerea.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