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2020:媒体融合步入3.0时代

作者:德外5号
发布时间:2016-08-10 09:23:50
来源: 36氪

来源 | 德外5号(dewaiwuhao)

作者 | 江飞  CTR媒体融合研究院专业指导委员会专家,金陵晚报总编辑

转载请联系:xiexuan@ctrchina.cn

编者按:

媒体融合这场触及媒体基因的“革命”,行至当下,是否能衍生出面向未来之路?展望未来,万物互联,万物皆媒,共享经济,用户生态,大数据、AR\VR的快迭代的大背景下,面对赢者通吃、降维打击、跨界打劫,是互联网+,还是+互联网。存量与增量之间如何平衡;2020年的媒体将是一番什么景象?未来的机会点在哪里?时间窗口期还有多长?
 

2015年8月18日成立的中国第一家专注于媒体融合的研究院,立足于CTR、CSM 20年服务中国媒体、洞察中国消费者的累积优势,汇聚国内外近百位学界、媒体界、互联网界、市场研究界的学者、专家、操盘手,对媒体融合的路径和解决方案进行研究和探索。

至此媒体融合研究院成立一周年之际,我们特别邀请了专业指导委员会的专家们撰稿,从业界和学界的不同视角,就“媒体2020”展开各自的思考与想象,进行洞察和思考。从8月18日开始,@德外5号 陆续发布各位专家的文章,以飨读者。

伴随着数字技术的迭代升级和媒介社会的演变重构,我们对媒体融合的认知和探索也在不断深入和丰富,呈现出阶段性的特征。媒体融合的1.0时期,更多注重于媒介终端的聚合,通过一次采集、多元发布的方式,实现不同介质的共振效应。眼下的2.0时期,强调基于用户标签的内容分发,借力社交平台的互动,生发立体式的传播效果。2020年前后,媒体融合应该进入3.0时代,构建真正以人为中心的媒体生态圈,完成用户、终端、内容、服务的智能化深度融合。

2020年,我们将置身于一个高度媒介化的社会,万物皆媒,互联互通。

5G技术和智能技术的广泛应用将彻底改变媒介生态,时空和环境对传播、交往的制约几乎消融。移动终端的家族里,智能手机不再独享宠爱,可穿戴设备、智能家电等新贵大行其道,传统视野中的许多普通物品都会嵌入媒介的功能。

于是,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之间的连接更为便捷、及时,媒体终端区隔难解、移动互联不够流畅的障碍已被粉碎。媒体融合如鱼得水,进入自如、本真的状态,不仅促进高效的连接,而且突显人际传播的意义。人与人之间更为自主的交互与连接,将改变社会的组织形态和运行方式,成为共同体生成和维系的动力,并且重构社会动员和社会交往的规则。媒体融合在更高水准的互联网技术的支持下,重塑以社交和人际传播为核心的传媒生态,内生媒介化社会运行的逻辑。

跨入媒体融合3.0时代,作为用户的人真正成为融合的主体。

在万物互联的巨网中,信息不对称的鸿沟被夷平,机构的话语霸权荡然无存,每个个体都是媒体融合的节点,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爱好、利益等因素,发起、参与、认同、拒绝任何一次传播和互动。

媒体融合的过程中,用户接受信息、参与互动不再是被动式,而是呈现充分的自主意识。虽然现在一些社交平台开始用算法来勾勒用户的个性化标签,然后推送其感兴趣的内容。但这依然是在批量化生产的基础上,寻找与之匹配的内容和服务,没有完全摆脱单向传递的印记。而今后三四年内,大数据有望彻底改变内容生产和消费的方式,定制和交互成为核心的要素。每个个体对内容的趣味和传播的轨迹,会自动转化为数据并进行智能化分析,从而确定内容产品生产和分发的对应标准。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随时参与到传播的链条之中,成为内容创造的“合伙人”,这种体验和感受又积淀为新一轮再生产的数据参考。

内容依旧是媒体融合的入口,但其表现形态会发生较大的变化。

因为介质相异,以往不同媒体在内容的呈现方式上会有所侧重。但未来几年后技术的进步会继续熔化这种区隔,所有的媒体都转身为内容服务商,不再有产品形态上的不同,只存在目标用户群的差异。其实能够生存的媒体一定是融媒体,超越报纸、电视、广播、网站等相对狭隘的功能定位,可以兼具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多形态的制作能力,推出的产品也会彻底打破眼下惯性的边界,呈现多元形态的高度融合。

视频将成为未来主流的信息传输方式,与文字、图片等共构生动、直观的可视化传播语境。直播和增强现实技术越来越成熟,普及的门槛大为降低,成为继图片之后的新的大众化的媒介手段,全景视频、沉浸式观看将成为日常化的内容产品。媒体融合能够不受地理位置的限制,即时营造身临其境的氛围。场景要素进一步强化用户的选择权重,倒逼产品的生产与用户的生活情境有机融合。媒体融合更加关注有温度的传播,通过数据分析,明晰用户的需求和感受,设置与其生活方式和日常格调相关的场景,从而有效进行社会发动,调动用户参与的情绪,实现最优的传播和连接。

未来的媒体融合不会停留在简单的、暂时的交集,更倾向于持久、深入的共享,服务的意识和能力将诠释深度融合的方向。

传播不仅指信息的移动,还包含精神的共享,即凯瑞的仪式观所指称的含义。媒体融合以前更多关注怎么实现信息最大程度的传递,追求的是当下的、实际的效果。而在一个高度媒介化的社会中,传播是社会共同体构建和运营的重要纽带,媒体融合的意义更多地应该体现在如何推动共同旨趣的人群,在愉悦的社交分享中高效构建社群,并促进其稳定的连接。信息的传递是弱关系的门槛,也是社群组建的初始,但在碎片化的语境中很难成为强关系的粘合剂。而定制化的服务,在满足目标人群社交互动和共享情怀的过程中,能够刺激和固化社群的凝聚。所以,媒体融合不仅需要信息产品来聚合社群,更需要服务产品来深化连接,媒体融合的社群化趋势会进一步突显。    

2020年,媒体融合将重构媒介结构,推进用户、终端、内容、服务交融的生态圈建设。

媒体的边界将会逐渐淡化,各种媒体彼此借鉴,取长补短,共生共融。苹果、小米这种终端型媒体会强化媒体服务功能,弥补内容这一短板;BAT这种平台型媒体会融入内容功能、强化场景应用;今日头条、嘀嘀打车这种移动技术型媒体,会在终端和内容上展示更加开放的姿态;微信、微博这种社交型媒体,会在终端合作和服务功能上拓展空间......可以预料的是,所有的媒体都会加快生态闭环的构建,完善社群服务的链条,提升自身的融合功能。

在整个媒介社会中,大数据、云计算和移动技术、传感技术、智能技术将更为广泛应用,越来越多的新闻聚合应用软件和移动程序会渗透到媒体日常运行之中,模式识别、自然语言生成技术使得机器写作新闻、自动编辑内容不再是幻想,信息的采集和分发浸润着人--机交互的自然图景。基于数据和技术共享之下的媒体融合,把人、物、数据、内容、终端以极具效率的方式实现了无缝连接,创造了一个更具活力的传播生态。在这种背景下,媒体融合不会局限在渠道、终端、机制、机构、内容等单一领域的融合,而是涵盖诸种因素的整体融合,真正实现以人为中心的理念下的生态型融合。

>更多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地方新闻 | 国内新闻 | 国际新闻 | 社会与法 | 社会万象 | 奇闻轶事 | 娱乐热点 | 明星八卦 | 综艺大观 | 影视快讯 | 楼市资讯 | 地产要闻 | 地方特色 | 饮食健康 | 厨房百科
车界动态 | 新车上市 | 购车指南 | 体坛要闻 | 篮球风云 | 国际足球 | 中国足球 | 投资理财 | 证券基金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免责申明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中地网,未经书面许可不得转载。
本站所刊登的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栏资料,均为中地网版权所有,部分作品由用户提供,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删除,本站所做之广告均属其个人行为,与本站立场无关。
网站新闻爆料:924028811@qq.com  网站广告投放(+86)0851-83809958  手机:15086320111   QQ:924028811   技术支持:贵州中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备案标识贵公网安备52050202001312号     黔ICP备12003314号-3 


中地网版权所有,未经许可,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 © 2015-2022
www.chinaerea.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