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美好生活在云南丨民族团结之花开出“幸福答卷”

作者:康静 柴静
发布时间:2024-03-09 18:24:20
来源: 新华网

 新华网昆明3月9日电(康静 柴静)樱花、郁金香、油菜花……春日的云南,各色花儿竞相绽放,争奇斗艳。而在云南这片世居民族最多的土地上,多民族融合发展、团结奋进,民族团结之花开出了一份“幸福答卷”。

哈尼族群众庆祝丰收(资料图)。新华网发(元阳县融媒体中心 供图)

  2023年3月7日,云南省委书记王宁致信网友,欢迎大家来体验“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一年来,这一IP不断“出圈”,人们用不同的方式探寻着何为“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从中找到独特的“惊喜”。

  日前,王宁再次给网友回信,信中提到,“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除了文旅的“热度”,更应该有生活的“温度”。云南有26个世居民族,多民族在这片绚烂多姿的土地上和谐共生,将云南生活的“温度”展现得淋漓尽致,诠释着“‘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是一种和谐幸福的生活”。

人们齐聚景洪市泼水广场,互相泼水祝福,欢度泼水节(2023年4月15日摄)。新华网 徐华陵 摄

  据新华睿思数据云图分析平台分析显示,截至3月8日12时,全网有关“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信息超181.7万条。其中,围绕“和谐幸福”相关信息1360余条。

  云南各民族亲如一家,彰显着和谐幸福,也彰显着云南建设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的决心。

  民族节庆为幸福“上分”

  云南民族文化多姿多彩,民族节庆精彩纷呈,彰显着多民族和谐共融的幸福景象。

  眼下,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等地即将迎来的泼水节,进入了许多人的旅行规划。

  泼水节是傣家人的新年,已成为云南旅游的亮丽名片,欢快的乐曲,愉悦的舞步,傣家人与游客一同感受着水的祝福。2023年,各地文旅局花式“整活”,将泼水节送上热搜,持续为云南文旅“上分”。

在景洪市泼水广场,上万人参加泼水狂欢(2023年4月15日摄)。新华网 徐华陵 摄

  2023年泼水节期间,西双版纳共接待游客200.21万人次,同比增长310.35%;旅游总收入21.16亿元,同比增长291.13%;德宏接待国内游客81.05 万人次,实现国内旅游收入8.35亿元。

在景洪市泼水广场,上万人参加泼水狂欢(2023年4月15日摄)。新华网 徐华陵 摄

  不只有泼水节,火把节、摸你黑狂欢节、目瑙纵歌节等也成为越来越多游客的选项。2023年目瑙纵歌节期间,德宏州接待国内游客48.02 万人次,实现国内旅游收入4.77亿元。

人们点燃火把,共同庆祝火把节(资料图)。新华网发(楚雄市融媒体中心 供图)

  火把节期间,各族群众载歌载舞,一同点燃火把,成为旅行中的别样体验。2023年火把节期间,楚雄彝族自治州共接待游客155.03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14.47亿元。

  还有独特的摸你黑狂欢节,人们互相涂抹,意味着相互祝福。2023年“五一”假日正值摸你黑狂欢节,期间,临沧市共接待国内外游客82.48万人次,完成旅游总收入6.27亿元。

  随着民族文化与旅游的不断融合,云南民族文化也走出云南、走向世界,成为游客认识云南、了解云南的重要窗口。云南的和谐幸福,被越来越多的人体验和向往。

游客体验“花脸节”(资料图)。新华网发(朱佩云 摄)

  体验民族生活 乡村旅游绘就幸福画卷

  除了景观游、生态游等旅游方式,充满民族特色的乡村旅游正在云南兴起。

  “云南省新增3条全国乡村旅游精品线路”“云南5条乡村旅游线路获文旅部推荐”……乡村旅游成为游客深度体验云南生活的重要途径,民族聚居村寨、民族风情建筑、民族特色美食……地道的民族生活成为游客的“打卡”项目。

航拍视角下的西双版纳傣族园景区(9月14日摄)。新华网 刘云 摄

  西双版纳基诺山基诺族乡是我国最后一个被确认的民族——基诺族的主要聚居地,也是游客了解基诺族文化的主要窗口。当前,乡村徒步游正在当地悄然兴起,当地开发出22条徒步线路,基诺族文化加上热带雨林风光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游客,助力当地群众增收。

  除了基诺山,曼么新寨等紧邻原始森林的民族特色村寨也走出了致富新路子。作为传统的哈尼族村寨,曼么新寨也发展起了徒步游,游客不仅可以感受原始热带雨林风光,还可以品尝哈尼族传统美食

  位于云南省腾冲市清水镇的司莫拉佤族村是一个有着500多年历史的传统村落。依托佤族特色和田园风光,司莫拉2016年以来开始发展乡村旅游,村民们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近期正是当地油菜花盛开的时节,司莫拉佤族村每天都有不少游客前来“打卡”,感受田园生活、体验民俗文化。

  在怒江傈僳族自治州兰坪白族普米族自治县的河西乡,听拉玛人的民歌、在冲浪温泉水上乐园泡温泉、体验农家风情,已成为许多游客的选择,温泉与民族文化赋予了这里发展乡村旅游的独特条件,康养旅游成为当地的发展路子。

司莫拉的彩色稻田(8月2日 摄)。新华网发(赵杰仁 摄)

  黄墙灰顶的彝族民居,质朴的磨皮花鼓舞……每逢周末都会有游客前往玉溪市新平彝族傣族自治县平甸乡磨皮村。磨皮村持续打造节庆活动,探索形成村民提供产品、山货街引流、村集体运营管理的模式,进一步提升村民收入,壮大集体经济。

  乡村旅游的兴起让村民收入不断增加,生活环境不断改善,一个个乡村呈现出新风貌,民族幸福生活的画卷在云岭大地上徐徐展开。

  民族团结谱写幸福答卷

  今年云南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深入实施“枝繁干壮”“幸福花开”“石榴红”等重点工程,推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三项计划”,深化民族团结进步全域创建,将各项工作都赋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内涵和意义。

  报告指出,云南累计创建137个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示范单位、居全国第2位,建成374个现代化边境幸福村。新的一年,云南将统筹推进兴边富民稳边固边,开展现代化边境幸福村巩固提升行动。

勐景来的赶摆场,游客可以在这里随意挑选当地农特产品(2023年10月31日摄)。新华网 刘云 摄

  近年来,云南在筑牢祖国西南边陲安全稳定屏障,高质量推进现代化边境幸福村建设,推动云南边疆现代化治理水平不断提升上取得突破——374个沿边行政村(社区)均已创建一项主导产业,申报村农业主导产业占全村农业生产总值的30%以上;均成立一个以上规范运营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民专业合作社数量达944个;村集体经济年收入均达到 10万元以上,其中20万元以上123个;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或超过当地平均水平。此外,昆明市、8个边境州(市)和17个边境县(市)创建成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州(市)、示范单位。

  一个个边境幸福村的建设,为各族群众谱写着幸福篇章。在西双版纳州景洪市基诺山基诺族乡新司土村委会巴飘村民小组,这个古老的基诺族村寨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在民族团结与乡村治理上谋思路、做文章、出实招,由水电不通、道路泥泞、房屋低矮,变成了如今的美丽乡村。

  在勐海县打洛镇的勐景来、曼轰村等村寨,旅游、水果等产业让村民们逐渐富了起来。产业的发展激发了边境村寨村民们的内生动力,也帮助大家走出了一条主动谋幸福的道路。

曼烈村小组街道一隅(2023年11月3日摄)。新华网 刘云 摄

  云南将边境地区气候、区域、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发展优势,大力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打造“一县一业”“一村一品”和特色产业基地,健全助农增收利益联结机制,促进边民增收。

云南迪庆·香格里拉2023年端午赛马节开幕式现场,人们载歌载舞共同庆祝节日的到来(资料图)。新华网发(迪庆日报社 供图)

  多民族的融合发展、团结奋进是诠释“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中“和谐幸福”这一含义的基础。一年来,各民族在这片土地上交出了一份“幸福”的答卷。(完)

>更多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地方新闻 | 国内新闻 | 国际新闻 | 社会与法 | 社会万象 | 奇闻轶事 | 娱乐热点 | 明星八卦 | 综艺大观 | 影视快讯 | 楼市资讯 | 地产要闻 | 地方特色 | 饮食健康 | 厨房百科
车界动态 | 新车上市 | 购车指南 | 体坛要闻 | 篮球风云 | 国际足球 | 中国足球 | 投资理财 | 证券基金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免责申明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中地网,未经书面许可不得转载。
本站所刊登的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栏资料,均为中地网版权所有,部分作品由用户提供,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删除,本站所做之广告均属其个人行为,与本站立场无关。
网站新闻爆料:924028811@qq.com  网站广告投放(+86)0851-83809958  手机:15086320111   QQ:924028811   技术支持:贵州中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备案标识贵公网安备52050202001312号     黔ICP备12003314号-3 


中地网版权所有,未经许可,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 © 2015-2022
www.chinaerea.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