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记忆的变迁:从教科书看国家历史观转变(图文)
作者:
发布时间:2016-08-24 16:14:34
来源: 中国文化传媒网
郭沫若在1950年纪念“七七”大会上讲话:
“蒋介石匪帮受不过人民的压迫,虽然在表面上同意了抗战,但它们始终是消极对日、积极反共,借着抗战的帽子加紧剥削人民,更加养肥了四大家族的官僚资本。蒋介石匪帮在抗日战争期间是走私式的向日本帝国主义者出卖祖国,在抗日战争结束后便是公开地向美国帝国主义出卖。这一明白的事实,谁也不会怀疑了。”
1956年的《小学历史教学大纲(草案)》中,将抗战“两条路线”第一次写入课标,即中共坚持“全面抗战的路线”及“蒋介石集团”“把抗战当作国民党政府和少数军队的事情,限制人民的抗日斗争”的“片面抗战的路线”。
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
上述评价,持续到了改革开放后,开始日趋客观。在1986年《全日制中学历史教学大纲》“中国现代部分的几点说明”中,第一次肯定了国民党的抗战:
>更多相关文章
- “紫禁城里过大年”数字文化节落地鸟巢2024-01-13 11:01:05
- 文化的征服贯穿了整个人类历史2024-01-13 11:01:24
- 第二十一届中国文化产业新年论坛展望新起点2024-01-08 07:01:59
- 回味京产精品精彩篇章,品“北京大视听”光影魅力2024-01-08 07:01:30
- 七星关生机镇:源头活水2021-01-29 08:01:40
- 激情澎湃迎端午 粽子飘香一家亲2018-06-21 12:06:43
- 中国儿艺首推“小小代言人”:好剧请观众代言2016-11-25 04:11:55
首页推荐
热门图片
24小时热门资讯
网友评论
热门推荐
首页头条
社会热点
娱乐八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