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侮辱与被损害的“网络社交”

作者:
发布时间:2016-08-05 22:54:28
来源: 腾讯

作者陈阿娇

  你有没有收到或者发出过类似的微信消息:“你也快点清理一下吧,不要让拉黑你的人占用你的空间……”近日,有人通过朋友圈对这种通过发微信消息来清理微信好友的方式进行了辟谣——即使对方拉黑你,也不会占用你的手机空间。谣虽然辟了,但仔细想想,人们为什么要“清理好友”?其实,更加便捷高效的网络社交,也有难以治愈的缺陷。有时候,即使隔着触摸屏,网络社交也可以让人感受到侮辱与损害。

  一、拉黑、屏蔽、不点赞就会得罪人,网络社交放大人情社会的虚伪

  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CNNIC今年发布第3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报告显示截至2015年12月,中国网民规模达6.88亿,互联网普及率为50.3%。如此庞大的网民数量,织就了社会交际的线上行为,以即时通信、网络社区等形式存在的网络社交,其规模早已经能够和线下的真实社交有了势均力敌的规模。

  通常意义上,我们对网络社交的认知是更快捷且更平等,隐藏在ID之下的你来我往避免了面对面的人际碰撞,不仅有了回旋的余地,甚至给了彼此更多思忖言行的时间和空间,不同身份的人有了同样发言的权利和效率,现实生活中的种种社交顾虑,在网络空间似乎都一下消除。

  然而随着网络社交的不断深入,同样存在现实生活中的虚伪、矫饰被渐渐暴露出来,我们面对屏幕所承受的社交伤害,有时候并不比直接面对面的时候少,稍不留神就会得罪人或者被得罪。

  最典型的例子是利用朋友圈拉票、求点赞。“求帮投个票,点开链接之后,投9号”,“还差××票就能夺冠了,求大家帮忙投票”……原本靠自身实力参加的种种比赛评选,如今在微信朋友圈里,却变成了考验人脉或财力的“拉票大赛”。仔细想想,所谓求点赞,求投票的过程里,没有人关心点赞和投票的对象是否在某项评比中具有真实实力,仅仅是因为不想驳朋友面子点了赞投了票,陷入一种集体无意识。有人讽刺这种为了点赞、拉投票而加的好友,是“点赞之交”。听起来这交情很浅,但如果想要独善其身不投票、不点赞,就会有得罪人的风险。

  拉票总少不了红包。为了拉票、转发、求点赞而发红包也很常见。红包越大,转发的数量和动力就越充分。红包求转发,本质上是赤裸裸的金钱赎买,几毛钱到几元钱,就可以买到一次性的认同和支持。本来是求人拉票,变成了被拉票的求红包,有了金钱的介入,求与索的关系瞬间转变。在这种微妙的“索与求”之间显现出来的网络社交关系的脆弱。

  点赞之交淡如水,这样的好友删除起来没有什么心理负担。而被默默删除的人,也有被侮辱的感觉,一声不吭就被删了,原来自己在对方那里这样无足重轻。无论你承认与否,网络社交更容易让人感到挫败、侮辱和伤害。

  为什么朋友圈会伤人?归根结底还是在于中国人长久生活于一个人情社会,习惯了一方面“有话不直说”,另一方面“背后论人”。但无论必须多么厌恶彼此,除非极端情况,都不会撕破脸皮,勉强维持表面的客气。但网络社会里,彼此看不到对方的那张脸,这一层最后的遮羞布被扯下来。

  因此,不惜骚扰所有好友,也“不要让拉黑你的人占据着你的空间”,表面上是清理手机的存储空间,实际上是在清理自己的网络社交空间。行为固然可以理解,为了揪出那些把自己删除的人,不惜把所有好友都骚扰一遍的方式也是一种对他人的轻蔑。介怀的背后还有潜意识里的怀疑:你是不是把我删除了?人情社会里的虚伪和冷漠,在线上被放大了。

  二、代购、广告信息刷屏,“圈层社交”变得越来越没营养

  本来,朋友圈是为了分享信息,但各种广告、鸡汤和谣言是不可避免的,并且常常伴随“不转不是中国人”,“为了你的父母看一看吧”这类道德绑架,隔着触摸屏也感受到巨大的聒噪,网络社交正变得越来越没有营养。

  不过,鸡汤和谣言,因为其反智的标题和套路化、公式化的表达,还能够让人一眼看穿,最多一笑了之。另一种在网络社交中的存在,则更让人不厌其烦,这就是小广告。

  以朋友圈为代表的网络社交,被研究者称为“圈层社交”,因为不似微博那样是开敞式的,只有对朋友开放,才能够看到彼此的朋友圈,形成一个闭合的社交圈,有选择性得被他人影响。圈层社交看似更加安全、亲近,但其实也是被商业社会裹挟着,卷入熟人小生意的漩涡。

  微商的存在,本质上是商业对人际关系的渗透和利用。随着微信、微博成长起来的“微商”,在网络社群发小广告是必须端起来的饭碗。但朋友圈变成广告圈,意味着自己被动地成为了朋友的潜在客户。本来应该是汲取温暖的情感关系,变成一种寻求变现的经济关系。而中国人固有“杀熟”一说,利用熟人关系进行的买卖,也不等于便宜实惠。

  而近几年,很多微商被爆出其实是新型传销,通过不断发展下线,坑害自己身边的熟人。有些在微信里做生意的亲友,不仅每天发广告卖东西,还会小窗私下聊天,或者组建聊天群,以宣讲健康知识、美容知识、育儿知识为幌子,把亲朋好友发展成所谓的商品代理,本质上就是传销中的“下线”。

  网络社交越是聒噪,人们心里越是孤独。在现实生活中长久不联系的朋友,网络中加了好友,也还是不会联系。突然联系一下,还是为了卖东西,甚至搞传销,这比那些以炫耀财富为目的,实际上虚情假意的同学会、战友会要让人更加心寒。

  三、用炫富、晒图虚构出“高大上”,朋友圈塑造出“表演型人格”

  不做微商、不发鸡汤、不拉选票,只是分享或围观下一下日常生活的图片,这样的朋友圈是不是能够避免彼此之间的人际交往伤害呢?答案也未必是肯定的。

  圈层社交的一个特点就是互相影响,当有人分享自己光鲜亮丽的生活方式,围观的“吃瓜群众”也会潜移默化受到影响,特别是那些“高大上”的生活方式,会令人不自觉地模仿和追随。

  对此,作家蒋方舟曾经有一篇文章叫做《有人晒就有人伤》,文中提到:“我生活得越是暗淡萎缩,对他人的生活就越是感兴趣,总是疑心此时别人的生活比我好,别人的日子比我多彩,形同受虐。”这句话运用于可以窥探他人生活的网络社交实在是再适合不过。

  反过来说,总是分享高端餐厅的美食、热带岛屿的豪华旅行或者是豪车豪宅,能够得到许多羡慕的眼光,形成一种影响他人的引领感。网络社交不同于真实社交之处,正在于隐蔽的表演不容易被看穿,那些具有表演型人格的人不难找到自己的舞台。曾经就有新闻爆出,时尚杂志的小编辑,因工作需要经常往来与世界各大时装周,虚荣心影响下,她通过拍照、分享地点的方式,把自己伪装成了一个上流社会的名媛,而实际上只是一个漂在北京的普通白领。

  更著名案例的则是澳大利亚昆士兰州一个19岁的超级网红少女,走红之后突然宣布自己分享的生活是虚假的,这些虚伪的光环只会让她感觉空虚,她要彻底退出网红界。这个叫欧尼尔(O’Neil)的网红少女,在Instagram账号有超过58万的粉丝,每一张美照都看上去那么的开心,那么的无忧无虑,但实际上这些都是她精心表演出来的。虚假的生活,只是为了获得粉丝们更多的点赞,以得到社会认同感。直到2D的网络社交与她真实生活之间的裂痕越来越大,欧尼尔越来越感到迷失自我,才痛下决心,将真实情况公布于众。

  痛改前非的网红,说明习惯于长期表演一种自己并不是的人,对精神和自我的伤害是巨大的,活在一种游离于真实生活的虚假中难以自拔,就会与真实的生活更加游离,慢慢地难以融入现实。这是网络社交隐形而不易被察觉的危险。

  【结语】

  互联网深入生活方方面面,网络社交已经无法被回避。但是网络社交的缺陷却少有人觉察并规避。广告、鸡汤、炫富横行的网络社交,并不比真实社交美好太多,反而可能更加虚假、狡诈和冷漠。在享受网络社交的便利快捷时,也应该警惕其脆弱和市侩。


 

>更多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地方新闻 | 国内新闻 | 国际新闻 | 社会与法 | 社会万象 | 奇闻轶事 | 娱乐热点 | 明星八卦 | 综艺大观 | 影视快讯 | 楼市资讯 | 地产要闻 | 地方特色 | 饮食健康 | 厨房百科
车界动态 | 新车上市 | 购车指南 | 体坛要闻 | 篮球风云 | 国际足球 | 中国足球 | 投资理财 | 证券基金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免责申明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中地网,未经书面许可不得转载。
本站所刊登的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栏资料,均为中地网版权所有,部分作品由用户提供,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删除,本站所做之广告均属其个人行为,与本站立场无关。
网站新闻爆料:924028811@qq.com  网站广告投放(+86)0851-83809958  手机:15086320111   QQ:924028811   技术支持:贵州中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备案标识贵公网安备52050202001312号     黔ICP备12003314号-3 


中地网版权所有,未经许可,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 © 2015-2022
www.chinaerea.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