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ang biang 面(《舌尖上的陕西》之七)(图文)
《舌尖上的陕西》之七—— biang biang 面
素称“八百里秦川”的关中盛产小麦。面食也就成了关中人的主要食粮之一。
面条,是陕西关中人日常生活中最主要的饭食。关中人吃面,喜欢将面团和硬揉软。
过去,在关中农村有句俗语叫“打到的婆娘,揉到的面。”意思是婆娘(老婆)越打越温顺,面团越揉越好吃。打婆娘是违法行为,但面团一定要揉到。而且,揉得越狠越到位就越好吃。
面团揉好以后,擀厚、切宽,就是陕西人常说的“ biang biang 面”。这种面煮熟以后,捞在大碗里,无论是浇上臊子(分为肉臊子和臊子两种),还是泼上滚烫的清油,吃起来都很光滑、柔软、热火、有筋性,既可口,又耐饥。
相传,清朝康熙皇帝巡视新疆、甘肃,途经陕西,入驻华清池。一天,康熙扮成一骑驴商人来到临潼县鱼池村,在村西一户房姓农家住下,主人以面招待。康熙吃后特别满意问其做法,主人伸出三个指头,说了三句话:“红嘴绿叶玉石板,金色鱼儿浮水面,釜中两沸即成餐。”后来,康熙返回宫中,想吃biang biang面,命御厨按口诀制作,御厨费尽心机终不得其味,康熙无奈,只好下旨招这位房姓农民进京专门做了一碗biang biang面,康熙食后非常高兴,问房姓农户有何需求?农户言及连年歉收,纳不起皇粮,康熙当面下旨免了全村官税。这段清朝临潼鱼池村不纳粮的故事至今还在百姓中流传。
为什么叫biang biang 面呢?有两种说法:一、因为面团揉的到位,在擀面的过程中,把面团拉长,抓紧两头使劲在案板上摔(这也是一种揉面的方法),面团就发出“biang biang”的响声。人们以声定名,所以叫“biang biang 面”。 二、在唐代时面条不叫面条,叫“汤饼”。陕西人爱吃又宽又厚又长的面条,每次吃面时总要求“饼长”“饼长”,慢慢地叫转了音,就成了“biang biang 面”。所以,关中民间有这样一句民谣:“油泼辣子“油泼辣子biang biang面,越吃越美赛神仙”
近年来,有一个字在陕西的使用率非常高,但因为笔划太多,会写的人反而很少。那就是:
有人还编了口诀:
一点飞上天,黄河两道弯。 八字大开口,言字往里走。
你一扭 我一扭,左一长 右一长,中间夹个马大王。
月字左 钩字旁, 放放心心在中央。坐个车车游四方。
这个字的寓意很有意思,表示一个人“有房子住( 一点飞上天,黄河两道弯)”,“有言论自由(八字大开口,言字往里走)”,“有丝绸等好衣服穿(你一扭 我一扭)”,“有大牲畜养(中间夹个马大王)”,“有肉吃、有武器保护(月字左 钩字旁)”,“有私家车(坐个车车游四方)”。多吉祥啊!充满了美好的向往和祝福。 (阎成功)
- 各种馍!西安美食每一口都透着历史的浓韵(图文)2016-08-10 09:08:50
- “关中一奇”——户县大肉辣子疙瘩2016-08-09 02:08:56
- “世界上最早的方便食品”—— 礼泉烙面(图文)2016-08-09 02:08:44
- 陕南名产 ——西乡牛肉干(图文)2016-08-09 02:08:56
- “长寿美食”——靖边剁荞面 (图文)2016-08-09 02:08:08
- biang biang 面(《舌尖上的陕西》之七)(图文)2016-08-09 02:08:03
- 西周名肴------西安八宝饭(图文)2016-08-09 02:08:29
- 中国画在意大利绽放盎然生机05-12
- 马背上的司法长歌05-11
- 山深不偏远 边界有远戚——紫云猴场镇的“突围记”05-11
- 馥郁芬芳母亲节 康乃馨C位出道,创意花礼惊艳全场05-11
- 6月20日起,铜仁⇄北京航线有调整05-11
- 领略抹茶魅力 见证融合创新05-11
- 梵净抹茶书写中国茶产业新传奇05-11
- 2025年第二届“铜仁杯”业余围棋公开赛落子05-11
- 第一届梵净山西线“登山见未来”登高赛鸣枪开跑05-11